ZKX's LAB

宿迁泗洪:闻“汛”而动 防汛一线 筑起“红色脊梁”

2020-07-27新闻13

(速新闻记者裴凌曼)总有一股力量逆风而行,总有一种温暖守护他人,总有一群身影令人动容。

近期,受淮河上游降雨、泄洪影响,淮河泗洪段水位持续上涨,淮河泗洪段水位已超过警戒水位(16.50米),超历史最高水位(2003年7月11日18.04米)。针对当前严峻的防汛形势,宿迁市泗洪县未雨绸缪,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闻“汛”而动毅然前行

连日来,当地严密巡查防守,科学调度物资,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抗洪工作。

泗洪县水利局淮河怀洪新河管理所和双沟镇按照每百米3人的标准,安排人员到大堤上巡查驻守,双沟镇组织360人的巡查队伍、170人应急突击队,24小时不间断巡查险情,泗洪县公安局对淮北大堤实行交通管制,泗洪县消防救援大队组织抢险队员上堤防守;青阳、魏营、天岗湖、上塘、车门等乡镇、街道组织人员巡堤值守、排查隐患。

“我身体好着呢,还能扛。”

泗洪县位于淮河中游末端,淮河在泗洪境内长10.5公里,位于双沟镇。7月25日上午,速新闻记者来到淮河泗洪段,看到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们迅速行动,冲锋在防汛第一线,巡查驻守、装沙袋、扛沙袋。

“没事,我身体好着呢,还能扛。”老党员马选文今年68岁,是双沟镇雪二新村十三组组长,头发已经花白的他,扛起沙袋来一点儿也不含糊。不少人看到他把沙袋扛在肩膀上,上下坡来回跑有点担心,每当这时他就告诉其他人不用为他担心。

他告诉记者,看到水位上涨后,他立即参与到堤防巡查中去,还动员村里的劳动力也参与其中,虽然体力大不如从前,可是总想着为防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说,这是一名老党员的职责。

“男同志们能干的活,我也能!”

“男同志们能干的,我也能干,我们都不怕累!”装沙袋的人群中,记者看到了一位女性的身影,她叫潘成华,今年54岁。面对汛情形势,她把家里的事交给儿媳,自己跑到大堤上装沙袋、参与巡堤……一件件事情做起来井然有序、毫不逊色,即使身上沾满泥土,依然干劲十足。

“我是退役军人,有抗洪抢险的经验,我来最合适!”

身穿黑色上衣、下身迷彩服的张新响在人群中扛着沙袋,动作娴熟。张新响是一名“95后”退役军人,今年24岁,是当地雪三村村民。2016年曾在江西九江参加过抗洪抢险,2018年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家乡。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从小生长在这里,对周围环境熟悉,我还有抗洪抢险的经验,我必须上!”张新响连续扛了十几袋沙袋,额头上已挂满了汗水。他告诉记者,看到家乡的水位已经超过警戒线,他立即向公司请假,主动要求参与到24小时防汛中。他说,能参与到家乡的防汛工作中感到很有意义,退役军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

这身“荧光橙”在人群中格外闪耀

淮河大堤上一群“荧光橙”的出现,让周围的人顿时有了“安全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消防员的身影!他们是宿迁市消防救援支队的30名消防救援队员,他们身穿抢险救援服在中潼村险段加固点集结。此次,他们是协助当地干群扛沙袋筑坝、巡逻以及水上救援演练。

陈凡今年19岁,是消防队员中年龄最小的队员。刚走出校园的他,脸上已经褪去了青涩,换上消防服,俨然成为人们眼中可以依靠的那个“大人”。

“能多干一些就多干一些。”陈凡说,他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消防员,这次能参加到防汛工作中,心中充满了干劲,每一次参与任务,都是对自己最好的锻炼。

“守好大堤,就是守好我们的家、我们的土地!”

中午休息时,雪一村村民张何奇若有所思地坐在了路旁。张何奇今年70岁,面对汛情,他拿起工具,毅然加入防汛队伍中。

张何奇告诉记者,今年他家里种了11亩地,种的黄豆、玉米、水稻都被淹了一部分,虽然心疼,可是眼下守好大堤,才是最主要的,“守好大堤,就是守好我们的家、我们的土地!”

筑牢“生命线”守好“水位线”,

泗洪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坚守在防汛一线,

筑起一道红色的防汛大堤,

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点击视频

责任编辑刘珩王香金

#退役军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