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是谁启迪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他的智慧,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

2020-07-27新闻6

周末看女儿的历史教辅,上面提到关于黄帝,尧舜“垂衣而治”的事情,我就顺嘴问孩子:“你知道这个典故是什么意思吗?”孩子答我:“知道呀。就是说他们只管坐在那里,衣服垂在地上,啥都不干,就把国家给治理啦……这叫无为而治对吧?”

我听了真想笑出声,按说孩子从表面上这么理解,也不能说有问题。但是这几位上古老大,坐在那里是不假,把衣服放好下垂也是真的,可他们该干的事情可是一件没少干,而且还都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我们知道上古圣贤们站在文明起点,始制衣衫时,曾经做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通常我们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会谈到黄帝在这方面的丰功伟绩,而忽略了其他人的贡献,所以今天,我们重点说说舜。据说舜是黄帝的第九代孙,名叫姚重华。他之所以能够被尧选为接班人,是因为他的品德高尚,才干出众。为何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那我们可得详细慢慢给大家聊一聊。

首先,据说舜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对人对事都讲究仁德。他的仁爱之心不仅对人,就是对动物也充满关爱:据说舜在耕地的时候,不忍心用鞭子抽打走得慢的耕牛,只是通过敲打其他物件来提醒老牛发力。

然后,舜是一个拥有伟大管理智慧的明君,他对人包容,处理事务明达。《礼记-中庸》记载:

就是说舜经常亲自下去考察民情,也向不同的人虚心求教。即便被考察的对象水平不是很高,舜也会耐心地倾听,并且善于从他人的言谈中,发掘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他包容别人的缺点,并能鼓励别人发扬自己的长处;他不仅不在意别人一时的恶语伤人,而且能够宣传别人的善意。他处理事情能够取中,并向好的发展方向去引导,能及时阻止事情向两个极端发展。看来这位舜帝的情商和组织管理能力,都是超乎想象的高超。

再有,舜做事以礼为重,不会趋炎附势,攀高踩低。传说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并暗中观察舜如何治家。而在舜的指导下,本来地位非常尊贵,有资本摆皇家排场的两位公主却“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据说这件事,令尧对舜非常满意,并以小见大认为他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最后,舜极孝。按《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述:

就是说舜的家庭里,除了舜是个明事理的正常人外,其他都不是好人。舜的父亲、继母和继母所生的弟弟都非常没有道义,总是惦记要杀死舜,但舜却没有记恨他们,在多次被陷害脱险后,依然孝顺父亲和继母,友爱兄弟。

舜继承帝位后,极力推行仁政,提倡以德治国,非常受老百姓的爱戴。舜也想把自己的治国思想和政治伦理主张,彰显世人并传承下去,然而在那个久远的年代里,文字尚且不够完善,要做到全面展示和推广也是很不容易的。好在当时图腾记事的风尚还在盛行,以舜的智慧,自然会从这上面想办法。

《尚书》中这样记载,舜在指导他的继承人大禹时,这样说过:

这下重点来了,舜利用了古人有图腾崇拜的传统,把自己治理国家的经验和做人处事的心得,总结成十二个图像,并且把它们绘绣在衣服上面,这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十二章纹。舜以自己的智慧,用当时最为直观和有效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和对和谐社会的看法,向世人展现出来。他每天垂下衣服,坐着受子民们的朝拜确实不假,但他衣服上的章纹,时刻都在提醒下属官员的行为规范,提示着普通百姓要服从礼法,警醒着世人要“以德服人”。

十二章纹的横空出世,可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虽然在不同的时代,图案的具体样式会有所改变,但这种思想的传达和表现形式,却从舜帝开始直到袁世凯称帝,基本全线贯穿在帝王的服饰当中,成为中华礼仪和古代文化中不可割舍的部分。

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舜所提倡的品行和治国理念,与儒家思想非常相近,孔子对舜帝仁、义、礼、孝、悌的言行是极尽推崇的。可以说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深受舜的影响。

虽然时代相隔遥远,孔子不曾亲耳聆听过舜的教诲,但在十二章纹寓意,垂示天下的感召下,穿越千年,两位伟人的思想最终碰撞出璀璨夺目,耀亮后世的火花。

#诸子百家#神话传说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