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今天传出喜讯:该院邵志敏教授团队与王中华教授团队联合攻关,历时3年针对“最毒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开展FUTURE研究,成果于今日下午四点在顶尖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影响因子高达20.5分。这也是复旦肿瘤近五年来在三阴性乳腺癌领域“深耕”结出的又一突出成果。
“此次研究我们与国知名药企江苏恒瑞医药密切合作,通过一系列创新,让患者得以获益创新方案”,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说,“未来这样的形式还将持续,以此孵化出更多临床成果造福患者。”
三阴性是乳腺癌最难攻克的“堡垒”
过去20年,乳腺癌在我国发病率显著走高,临床治疗效果随技术普及不断上升。肿瘤医院最新数据显示,可手术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为93.6%,未来5年还能再提高1-2%。“乳腺癌疗效得益于靶向治疗,迄今已有7-8个明确靶点,对症施治,患者疗效明显提升。基于此,乳腺癌正成为慢性病。”邵志敏说。
可三阴性乳腺癌是个例外。针对这一型的乳腺癌,此前疗效迟迟没有突破。“三阴性”顾名思义,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HER2阴性,治疗中没有精准打击的“靶点”,5年内极易复发转移,由此成为乳腺癌最难攻克的“堡垒”。该病占所有乳腺癌的20%,患者多为亚洲人。专家补充,更令人揪心的是,年轻患者多以此型为主。数据显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50%发生在绝经前,40岁以前患病者占比16%-20%。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初心很纯粹。“10余年前HER2阳性患者也遇到过类似绝境,患者苦于没有有效药物,生存率徘徊在较低水平,直至靶向药物问世,疗效和生存期大幅提升。”邵志敏告诉记者,“是否三阴性乳腺癌也能进一步细分,找到内中靶点?作为国内一流的乳腺临床研究中心,我们有责任去探究。”
临床疗效突出源于一系列基础研究积淀
此次刊于权威期刊的FUTURE成果显示,入组的69名患者,均是多种治疗方式无效告终,经针对性个体方案治疗,29人肿瘤病灶显著缩小。这意味着,最难攻克的“关卡”正渐渐击溃。
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突破,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一系列创新研究之上的成果。以问题为导向,先要认清“敌人”。大量测序为研究团队提供基因数据,历时五年,团队发布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大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图谱”,成就“复旦版分型”,分别是免疫调节型、腔面雄激素受体型、基底样免疫抑制型、间质型四大类。
这四大类的分型,为精准治疗奠定了基础。“但发论文不是最终目的,临床应用和患者获益,才是医学科研的关键所在。”邵志敏直言。肿瘤医院“金字招牌”病理科的强大临床诊断,可以为患者后续精准治疗带来便捷,但有了分型和诊断,三阴性乳腺癌之前“没有药”的尴尬境遇,成为最难跨越的门槛。
医企联合攻关目标自主研发药物
医企联合攻关,为应对肿瘤开辟一条新路:肿瘤医院联合恒瑞医药,研发新药应用临床。产学研无缝链接,需要制度创新和保障,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介绍:医院为鼓励科研创新,在伦理审批上提效,避免不必要的扯皮和拖沓。这具体包括,与临床试验机构在程序上实现很好对接,材料齐全具备可第一时间进入伦理程序;针对整个临床试验过程实行“在线管理”,确保研究过程质量过关,受试者获益,最大程度上保护实验顺利进行。
临床研究方案科学成熟,伦理审核时间缩短。医药联合攻关的FUTURE研究已揭示,免疫调节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通过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式,三线治疗后肿瘤缓解率达52.6%,远高于三线治疗后采用常规化疗后的10%。这意味着,免疫调节型患者只要精准诊断就能不再甘于姑息治疗,积极的治疗将可能实现长期生存。
邵志敏最后表示,团队还将进一步联合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药企,调整用药及治疗策略,为三阴性乳腺癌的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提供数据和证据支持。此外,团队还将开展更大范围、更多中心参与的临床试验,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效药物,构建我国原创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