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战国七雄,军事实力分析,魏国最先强大,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渐增强,楚国大而不强。
战国时期军事实力无疑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强大的军事实力不仅能够保家卫国,还行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使其国力更加强大;战国时期是冷兵器时代,各国军事实力强弱与优秀军事统帅,武器装备,兵源数量等因素外,还取决于经济,政治、人口、战略纵深等综合国力。那么,战国七雄中,各国军事实力如何呢?
秦国,军事实力逐步增强,战国初期,秦国军事实力比较弱,经常受到中原诸国侵扰边境,曾被魏国夺去大片领土。秦孝公痛定思痛,任用商鞅变法后,秦国无论是士兵素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还是军事制度都远远超过了中原诸国。秦国的关中、巴蜀、汉中地区,土地肥沃,社会安定,有山川险阻与中原诸国阻隔,战事较少,人民殷富是秦国兵员补给和后勤保障重要地区。
此外,在后勤保障特别是在物资运输上,秦国采用水陆并用的原则,使得秦国运输能力大为增强,从而保障军粮等战略物资能够通畅无阻运往前线,到了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兼并领土,黄河水路被打通,大批物资可以顺而下,足以供应秦军。
《战国策》记载“秦,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从调动军队数量来看,在战国后期秦军具备动员百万以上兵力的能力,长平之战,秦军俘虏赵军四十多万,竟然全部活埋,并为招降。秦国派李信率领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打败而归,第二年又派王翦出动六十万大军才战胜楚军,由此可见,秦国动员能力十分强大,兵员最为充足。
秦国的尚武文化,军功爵制严格军事激励措施,培养了大量优秀军事将领,这也是秦国能够在历次军事战役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总之,战国末期秦国军事实力最强,要得益于充足的兵源和后勤保障,强悍的尚武精神,严格军功爵制激励制度,使得秦国成为战国末期最为强大军事强国。
魏国、楚国军事实力逐渐衰弱,在战国时期,魏国军事实力最先强大,在魏文侯时期其军事实力达到鼎盛,强于其他六国。魏国军队曾经打败过各大强国,南下夺取楚国重地,北上灭了中山国,在东方打败霸主齐国,在西面占领了秦国河西地区战略要地,重创秦国。
魏国可用于作战的军队没有秦国多,只有五六十万,魏文侯以后军事实力开始下降,当名将吴起离开魏国加入楚国后,对魏国军队打击巨大,此后,魏国军队每况愈下,在兼并战争中不断失败,领土减少,军队人数也不断缩减。魏国大将庞涓在马陵地区被齐国全歼十万军队,在伊阙之战中,魏韩联军被秦国白起斩首二十四万,魏赵联军被秦军在华阳一战斩首十五万,经过一系列重创之后,魏国军队从此一蹶不振,魏国也由强国变为依附强国而生存的国家。
受过重创后的魏国,在战国后期仍有一定抵抗力,加上魏国以土地作为军功赏赐的激励措施,使得魏军仍有一定战斗力,秦军几次想一举攻破魏国都遭到失败,特别是当信陵君出现时,在他策划下,形成五国合纵攻秦态势,打得秦军退守函谷关;但当信陵君被免职后,魏军战斗力迅速衰落,此时,秦军各个击破,魏军已远非敌军对手。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领土疆域最为广大的国家,同时也拥有最为漫长的边防线,因此楚军不到要有大量边防驻军以抵御外敌入侵,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机动兵力,楚军的兵员总数较多,可与秦国相匹敌。
《战国策》记载,蔡泽见逐于赵曾言“楚地,持戟百万。”
然而,由于地域广大,造成楚军兵力分散,加上其分权制体制使得军事调动效率低下,楚军战斗力不强。当吴起变法后,楚军实力增强,曾南平百越,向北兼并陈、蔡,退三晋;西伐秦国,这是楚国军事实力鼎盛时期。
当吴起改革夭折后,楚国军事实力下降,在同北方六国混战中,楚国多数是以兵败割地而告终,例如被秦军斩首八万,丧失汉中战略要地,垂沙之役被秦国、魏国、韩国夺取大片领土。当秦国白起攻下楚国都城后,楚国被迫迁都。楚国虽然经过多次重创,毕竟是个大国,在战国末期,楚国仍然是一个军事大国;秦国李信衰落二十万大军攻楚,被楚军打败,最后秦国不得已派出老将王翦带兵六十万才将楚军打败,由此可见楚军兵员之多。
楚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分散的权力体制,朝廷的腐败,军事动员能力效率低下,缺乏优秀的将领。楚国和魏国军事实力变化轨迹大致相同,在战国初期军事实力都较为强盛,然后逐渐衰落,只是衰落的原因、时间、程度不同而已。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