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补“窟窿”13岁网游少年欲卖账号 转账3次倒赔1万8

2020-07-27新闻1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学生们整天用手机、电脑上网课,家长会防着孩子偷偷打游戏。可湖北樊城有位家长没想到,13岁的儿子为了弥补打游戏的“窟窿”,想要卖掉自己的游戏账号给家里挣钱,谁知号还没卖掉又被骗走了几万块钱。

樊城的姚女士用自己的手机给儿子龙龙(化名)上网课,前几天,姚女士查看了一下手机,发现微信零钱包里的钱变少了。

在姚女士的追问下,13岁的儿子承认,他用微信支付的方式充钱购买过手游的游戏皮肤,但具体充了多少数额,他也说不上来。

姚女士立即赶到银行,把绑定的银行卡流水打印出来,这一查顿时傻眼了。原来,龙龙去年就开始往游戏里面充钱,一年多的时间,流水单上的转账记录加起来有将近4万元。姚女士想不通,儿子是如何知道自己的微信支付密码的。

原来,姚女士和丈夫在工地干活,白天上班常把手机放在家里。龙龙偷看了妈妈的密码后,白天就拿着手机玩游戏,用妈妈的微信给游戏充钱,等晚上妈妈回家前,再把充值记录删掉。

由于姚女士的银行卡没有开通手机短信提醒,所以龙龙在微信里面花掉的钱,他再用银行卡转进去就可以把“窟窿”补上。而早出晚归的姚女士也一直没发现这个问题。

姚女士的银行账单显示,仅2月14号这天,银行卡分别转出了一笔三千和一笔六千,几天后又转了一笔九千出去。这些钱去哪了呢?

龙龙说,因为自己的游戏皮肤丰富,有一个叫“扎扎”的游戏网友表示要高价买他的游戏账号,并约定通过“交易猫”平台来交易。这个网友声称龙龙第一次交易,信誉度不够,又给龙龙推荐了一个“客服”,说可以交钱提高信誉度。为了达成交易,龙龙以微信转账的形式,分三笔给对方转了一万八,购买所谓的信誉度。

姚女士为此联系了“交易猫”平台,发现那个所谓的客服是假的,龙龙还没在平台上完成一笔交易,就被对方骗走了一万八千元钱。龙龙说,当初之所以想卖游戏账号,是知道自己在游戏里花了太多钱,感到很内疚,想弥补错误,没想到又上了当。

姚女士希望儿子被骗的钱能有办法挽回。去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发出过通知,除了要求网络游戏账号实名制、控制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时长外,还限制了未成年人的付费服务。其中,8到16周岁的未成年用户,在同一家企业提供的网络游戏中,单次充值不得超过50块钱,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块钱。龙龙给这两款游戏充值时,是否受到了限制呢?

腾讯游戏客服人员表示,孩子的账号没有绑定防沉迷信息,所以他们核实不到他是一个未成年人,就会以18岁以上来认定。

有律师表示,13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支付几千元来玩游戏,并没有得到监护人的认可。而只有经过监护人认可,交易才能生效。而龙龙虽然充值用的是大人的微信,但充值的账号却是他本人的账号,退款是有希望的。

让姚女士担心的是,龙龙花钱购买的游戏点券都已经花了出去,即使能退,也没有多少钱。律师认为,游戏皮肤和装备等虚拟产品,并非现实中的消耗品,游戏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目前,腾讯客服正在对姚女士的投诉进行处理,至于龙龙在游戏外向他人转账的钱,姚女士已经向警方报案。

律师提醒,家长把手机交给孩子之前,一定要及时更改自己的支付密码,如果发现孩子下载过网游,应多留意手机短信,及时掌握孩子注册游戏账号、充值缴费等行为,加强监护引导。

#未成年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