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学名词解释 《文艺美学》名词解释

2021-04-23知识4

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名词解释 在人类文艺理论史上,历代2113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5261们从不同的角度考察过艺术的4102本质与特点,提出1653过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思想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论的角度考察艺术,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更加突出了艺术创作自由自觉的生产本性,既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是人类文艺理论史上的一次历史性变革。扩展资料:注意事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那里,美学和历史的标准常常被证明是分道而行,不能两全的,列宁的反映论思想与马尔库塞的审美理论就是这种不平衡的理论体系的典型代表。美学的,历史的标准在实践上的失衡表现,则是以一种分裂的统一的扭曲形式在艺术家身上呈现出来,这似乎已成为一些艺术家难以抗拒的宿命。参考资料来源:-美学的历史的观点

有没有人知道“接受美学”这个名词怎么解释啊?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尧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的。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尧斯认为,一个作品,即使印成书,读者没有阅读之前,也只是半完成品。在接受理论中,文学文本和文学作品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1)文本是指作家创造的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的作品本身的自在状态;作品是指与读者构成对象性关系的东西,它已经突破了孤立的存在,融会了读者即审美主体的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2623333经验、情感和艺术趣味的审美对象。(2)文本是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储存着多种多样审美信息的硬载体;作品则是在具有鉴赏力读者的阅读中,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审美信息的软载体。(3)文本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在,它独立于接受主体的感知之外,其存在不依赖于接受主体的审美经验,其结构形态也不会因事而发生变化;作品则依赖接受主体的积极介入,它只存在于读者的审美观照和感受中,受接受主体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结构的左右支配,是一种相对的具体的存在。由文本到作品的转变,是审美感知的结果。也就是说,作品是被审美主体感知、规定和创造的文本。关于接受理论,有不少知名人士。

从美学和文艺理论的角度解释“补充”这个名词 问题补充:只要你是第一个分就给你 1、鲍姆嘉通鲍姆嘉通不仅仅是美学6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事物的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

#文艺美学教程书籍#文艺美学王岳川考试答案#小山文艺植物美学#文艺美学王岳川考试答案2019#《文艺美学》名词解释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