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在风雨中逆行!党旗在巢湖防汛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2020-07-27新闻19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沙娴报道 上游不断来水,下游受到长江水位居高不下的挤压,巢湖已连续多日超保证水位。八百里巢湖,八百里告急!随着新一轮降水来临,巢湖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巢湖抢险区域降雨量、湖面风速风向浪高、临时安置点雷电频率、巢湖沿岸降水落区……防汛抗洪相关部门不断向气象部门发问。“乘风破浪”的防汛抗洪路上,合肥气象部门广大党员纷纷请战,他们用专业精神、精准预报回应着一串串向天的追问。

7月23日深夜,合肥市气象台灯火通明。走过每间办公室,你都可以看见一张行军床,那是为每天不眠不休奋战在气象业务一线的“战士”们准备的。累了,他们可以躺一躺。这一躺,可以让他们焕发斗志继续投身到“巢湖保卫战”中。进入汛期以来,在有天气过程的每个晚上,这里都会有一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值班,这是市气象局局长程文杰在战时状态定下的战时举措——双领导值班制。

7月24日,合肥市气象局局长程文杰在巢湖西坝口查看巢湖水位变化。沙娴摄影

23日22时,参加完在市应急指挥中心连夜召开的防汛工作调度会,程文杰终于有机会坐下来吃点东西了。但此时的他,却怎么也吃不下,因为新一轮强降水已经在来的路上,精准的预报将对市领导防汛救灾决策起决定性作用。坐在办公桌前,他对逐小时临近预报进行最后一次审核,随即发送到市防汛工作群里。

24日凌晨,经过短暂的间歇后,降水“卷土重来”,在合肥市应急指挥中心的气象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最新的雨情和天气预报。24日6时,巢湖中庙站水位13.25米,超保证水位0.75米。在市气象台的会商室里,预报员们神情紧张地盯着雷达回波图,时刻关注着雨情变化,安徽省气象局、合肥市气象局、巢湖市气象局,三级气象部门专家不断交换着预报意见。

7月24日,安徽省首席预报员陈健在工作台前对决策材料进行最后的审定。沙娴摄影

“每个数据都要细心校对!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沉着冷静。”首席预报员陈健时刻叮嘱着预报员。面对严峻的汛情,他揪着心,毫无睡意,胸前的党徽就是责任。

24日11时56分,雷达回波显示,市区到巢湖北岸未来3小时雨势将进一步增强,陈健决定,立即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本轮天气过程总体降水如何?”“未来将持续多久?”“会不会出现局地暴雨?”市防洪办、农委、交通、水务等部门的各种问题让陈健应接不暇。“此轮降水会持续到夜里,25日白天降水间歇,26日又将出现新一轮降水。”风雨里,一份份临近预报、一条条预警短信、一次次实况雨量信息,不断发送至决策者及防汛应急责任人手中。

“立即成立巢湖应急气象服务保障组,在巢湖沿岸驻点开展湖面风速、风向、浪高实时观测和预报服务。”24日,程文杰当机立断,在巢湖市西坝口大堤上进行安排部署,言语中透着果敢与担当。

7月24日,合肥市气象局装备保障中心工程师张求明(左)在巢湖沿岸的环湖北路冒雨布设应急移动气象站。姚宏摄影

布设应急移动气象站、车载风廓线雷达是此次战斗的重中之重。合肥市气象局装备保障中心工程师张求明,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接到任务后,立即驱车赶往布设点。可是当日的强降雨增加了作业难度,在风雨中,他仔细地检查传感器、支架、采集器、传输模块、太阳能电板、蓄电池等设备,小心翼翼地将采集器、电源等模块固定在支架上,连接至传感器。“环湖北路应急自动站安装完毕,数据传输正常。”一个小时后,他在工作群中报告。

“进入汛期以来,技术保障人员已对全市263个自动气象站以及新一代天气雷达等设备进行了多次巡检,确保气象资料传输及时准确。”张求明说。雨水的冲刷让本已疲惫不堪的他更显憔悴,但那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却显得那么朴实、荡气回肠。

截至24日晚上,在省气象局各业务单位、芜湖市气象局、淮北市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巢湖沿岸环湖北路、牛角大圩、同大圩、南大圩、蒋口河联圩、中垾等防汛重点地段,布设完成8套应急移动气象站、1部车载风廓线雷达;3台应急保障车被调配至现场;省气象局派出5个应急服务保障组驰援合肥,为巢湖防汛抗洪抢险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安徽气象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让党旗在巢湖防汛抗洪一线高高飘扬。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