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气分实热 气分实热证,证见高热,烦渴引饮,汗多、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滑数等,一、气分热盛(多见于流感、乙型脑炎等),主证 具有气分病的特征,并出现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舌苔黄干,面。
中医中的阳明热症是指什么? 阳明症大体分两种,一种是白虎汤症,一种是承气汤症,其中承气汤症有三种情况,调胃承气汤症、小承气症、大承气汤症。白虎汤症全热无寒,舌黄、燥渴、尿黄,或伴有热(低烧。
六经辨证的阳明病证治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伤寒三日,阳明脉大。“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衣,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清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阳明病,汗出多而喘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1.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2.阳明腑证: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当其高热散漫之际,则以寒凉药清热为治,所以阳明经证主要用清法,可选用辛寒苦寒清解里热的方剂;若热与实结于大肠则以寒下药为治,急下存阴,争取时间,不使煎熬津液,所以腑证主要用下法,可选用苦寒泻下的方药。1.阳明经证治法:阳明经证是里热蒸腾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