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布依族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满族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侗族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白族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
浙江有哪些少数民族 浙江一带少数民2113族是畲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5261少数民族是指多4102民族1653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惯。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浙江省各批名录 浙江入选第一批211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5261遗产名录44项,入选第二批85项,两批入4102选数量均居全国1653第一。在2006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518个项目上榜,浙江省44个项目榜上有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杭州西湖传说等民间文学6项,嘉善田歌等传统音乐2项,温岭鼓舞(大奏鼓)等传统舞蹈3项,温州瓯剧等传统戏剧5项,杭州评词等曲艺12项,“绍兴调吊”等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2项,临安石雕(鸡血石雕)等传统美术7项,杭州伞制作(西湖绸伞)等传统技艺12项,丽水畲族医药(痧症疗法)、景宁畲族三月三等民俗8项。另有兰溪断头龙等14项扩展项目上榜。浙江省目前已有12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