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流域水系特征 赤水2113河流域水文工作开展较早,52611941年导淮委员会治河工程局在干流上茅台、赤水4102设1653水文站,为整治滩险而设淋滩等19个水位站。建国以后,省水文总站在干流恢复赤水、茅台水文站,并新建赤水河水文站和大河水位站,有3-38年实测水文资料,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较严重,茅台站平均年悬移质含沙量为1.35千克每立方米,下游段较轻,赤水站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减为0.927千克每立方米。赤水河为山区性质的河流,洪水暴涨暴落,峰高历时短,洪枯水位差上游为12米,中下游为7-9米。赤水河流域气候地域差异较大。上段三岔以上为暖温带高原气候,气温稍低;中下游四川盆地丘陵地带,则具有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的特点,河谷内气温较高。流域内年降水量一般为700~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6~9月(约占全年的70%)。赤水市宝源站(1965年)年降水量为1643.6毫米,是流域内年降水量最大记录;干流毕节县赤水河站(1960年)年降水量仅534.8毫米,是域内年降水量最小记录。赤水河上源云南省镇雄县洛甸河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05亿立方米,最小年份(1987年)的年径流量只有2.16亿立方米,至中段贵州省仁怀市茅台水文站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增为34.6亿立方米,最大支流牛渡河(桐梓河)。
红军四渡赤水都在哪些地方? 行军路线主要是贵州,当时红军打不过川军,没法直线渡过长江朝北.而追兵正逐渐朝贵州汇集.四次渡过赤水河是命悬一线的周旋.
二渡赤水河的内容:红军2113二渡赤水5261,回师黔北,完全出乎蒋4102介石的意外。川军3个旅慌忙由扎西附近向东1653追击,黔军3个团从遵义向娄山关、桐梓增援,第1纵队2个师由黔西、贵阳地区向遵义疾进,企图阻止并围歼红军于娄山关或遵义以北地区。24日,红1军团先头部队第1团进占桐梓,桐梓守军退守娄山关。红5、红9军团在恫梓以北地区阻滞川军,红1、红3军团进攻娄山关及其以南地区的黔军,相机夺取遵义。当晚,红3军团攻占娄山关,并在红1军团的密切配合下连续击溃黔军的多次反扑。接着,红1、红3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在遵义以北的董占寺、飞来石地区击溃黔军3个团的阻击。为此,红军兵力在老鸦山、红花岗一线阻击第59师的进攻,主力从左翼向忠庄铺突击,直插第1纵队的指挥部。第1纵队指挥部经红军突然打击,丢下部队,慌忙夺路南逃,红军乘胜发起攻击,迅速将其2个师大部歼灭于忠庄铺、遵义西南及乌江北岸地区。扩展资料:四渡赤水背景:四渡赤水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一次转折性战役,发生于1935年1月19日-3月22日。穿插于国军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国军。当发现国军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对方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