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是什么? 曲艺的一个类别。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故又称“渔鼓”。元杂剧《岳阳楼》、《竹叶舟》等剧中均穿插演唱。明清以来流传甚广,题材也由道教故事渐为民间故事,神话、传奇、小说所取代。近代流行在各地道情与当地的民歌、戏曲等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并多以流行地区定名。如神池道情、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温州道情等。也有称渔鼓的,如湖北渔鼓等;在四川则称为四川竹琴。道情的唱词多以七言为主,音乐为主曲体。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有坐唱、站唱、单口唱、对口唱等不同表演形式。伴奏乐器除渔鼓、筒板外,还有增添弦乐和打击乐的。
陕北道情的历史源流 道情,是由古代道士念经、演唱、诵咏道教中的情理而得名的。据《唐书·礼乐志》“调露二年(公元679年)高宗命乐工制道调,祀老子”以及芝庵的“道家唱情,释家唱性,儒家唱理,故曰唱道情,或曰道情,即道情调也,与法曲异名而同实”的说法便可得知,道情产生于唐代,最早是道教观内咏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来吸收了词调、曲牌,演变成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唐代,皇权与道教关系密切,将道教作为国教。为了维护道教的地位,争取信徒,道士在道院大唱道经故事。为了招徕更多的听众,又采用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故事来演唱,逐渐将道院里的说唱传至民间。后经艺人们的创造、发展,形成了简单的、也是最早的道情清唱、说唱形式。道情就是这样随着道教的兴盛而兴起。宋代,以道教为正教,大力宣扬道教之说。真宗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修筑了极为壮丽的昭应宫、会灵观。后来,徽宗迷道更甚于真宗,在全国各地广修道观,使道院与道士剧增。这就使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道情得到了扩大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在唐代使用琵琶、座鼓、钟、磬等伴奏乐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迄今为止道情仍然沿用的主要乐器—渔鼓和简板,促进了道情唱调。
北京市哪里有卖板胡的乐器行?请给出详细地址或电话。虎放桥北边的琉璃厂南那几家乐器行应该有 板胡:又称“梆胡”、“秦胡”、“胡呼”、“大弦”和“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