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关了朋友圈,你就能过得更开心?

2020-07-27新闻17

■ 简艾

在朋友圈喜欢晒幸福的朋友,为什么让我们不开心?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被朋友圈中的一些信息击中,朋友圈那些“人生赢家”,仿佛不知不觉中拉高了我们对生活的标准,原本开心的情绪一下烟消云散。那么,朋友圈是如何操纵我们的情绪指数的?

朋友圈高频启动“社会比较”

社会心理学家费思汀格指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依靠与他人的比较来定义自己的社会特征(如能力、智力)等,这种现象叫做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我们从小到大也都是在社会比较中度过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社交媒体也让我们在碎片化时间里得到足够多的信息来进行社会比较。于是“相似性假说”就出现了:为什么朋友会比我好?

费思汀格提出的“相似性假说”认为,个体想要了解自己的观点和能力时,往往会倾向于和自己能力和观点相似的人比较,因为相似的他人可以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心理学家也已证实,相比于跟我们差距很大的人,我们更不能忍受的是:跟我们相似的人比我们好。

而朋友圈,正是一群跟你学历相近、年龄相近、成长环境相近的人的集合,他们的好,或多或少会成为引发你“羡慕嫉妒恨”的来源。

不对称信息引发“不合理信念”

在信息量和曝光率如此高的社交网络上,我们用于社会比较的信息,大多是被上传者加工和美化过的非真实或非完整的信息。

社会心理学中的印象管理,指的是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所形成印象的过程。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他人消极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叫保护性印象管理。

朋友圈作为新型社交场所,不再是最开始一群知心朋友酒后聊天吐槽的地方。那里包含了同事、上司、客户,还有好友、父母、亲戚,所以“印象管理”渐渐成为朋友圈的必备技能。

印象管理造成的不对称信息,让你可能只看到别人满世界旅行,却没看到他熬夜加班;只看到别人收到名贵礼物,却没看到他们聚少离多……而你自己,在这种不对称信息中,形成了许多“不合理信念”——这才是让你不开心的根源。

关闭朋友圈我们就一定能开心吗?

我们可以关闭朋友圈,但是没办法关闭自己对别人生活的好奇心,更抵挡不了心里的默默比较。很多人避免这种情绪的第一反应就是:关闭朋友圈入口,隔绝信息源。但是这样只是掩耳盗铃,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切断所有的信息入口,生活中总有源源不断的社会比较、同辈压力,会让我们感到对自我认同的迷茫。

我们只有找到让自己情绪低落的原因,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真正的“治本”。

其实,让我们不开心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身,是隐藏在我们认知模式中的“消极思维模式”。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