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你痛苦的根源是没用“心”

2020-07-27新闻12

1

儿子喜欢把废纸团成一团,然后用透明胶带缠成一个球,在家踢来踢去。严格按照足球课上老师教给的方法,盘带,过人,假动作,踩单车等。有时候也会热情的邀请我一起跟他踢,如果真的过掉了我,完成射门,要高兴好久。

一个我忍了好久,最终还是没有丢进垃圾筐的废纸团,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乐趣,以成人的眼光来看,似乎难以理解。他对这个“球”很珍惜,如果哪里胶开了,要重新粘好继续玩。

不知有多久,我们都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快乐了。注意,我用的是“发自内心”。

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似乎是一个“用心”,一个在“用脑”。

用心,就是看内心。喜不喜欢做,喜欢就做,不喜欢就不做。多么轻松。

用脑,就是看算计。做这件事,能不能赢,能赢多少。万一输了怎么办?哎呀,我能不能承受?可是不做的话,如果结果是赢呢?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还没开始做这件事,心里已经累成一团。那么真做的话,结果一定是失败的。

2

《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话,写的很好,咱们复习一下: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人有四心,生而有之,智慧本生下来就有。怀“赤子之心”的孩子,刚生下来“窍门”是打开的,后来慢慢长大,在家长耳提面命下,逐步长大的过程中,这个“窍门”慢慢又关上了,“智慧”就看不到了。

这个“窍门”,就在心这里。心里想做的,一定是需要做的。只要去做了,只要心里认为能干好,一定会干好的。只要心里想做的,愿意做的,那做起来一定不会“心累”,乐此不疲都不够。就像孩子,玩自己的游戏,他会累吗?只有你打断他的游戏,叫他去学习,他才累。因为他“心里”不愿意干。“心”不愿意干的事情,不累也觉得累。“心”愿意干的事情,累也觉得不累。

3

我想这就是成人痛苦的根源。本来是受“心”指引去做事,却用工具“脑”来替代,用算计的标准来判断。“脑”是什么,“脑”只是一个工具。“心”发布命令,“脑”去落实细节。现在却颠倒了秩序,试想一个公司里面,本应老板发布命令,员工去做事执行。现在却要员工发布命令,老板来做事,能不矛盾吗?用“脑”判断的结果,跟“心”的要求不匹配,就产生了“烦恼”。

如果不理解,那么我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老太太摔倒,第一念头是不是要去扶?(是非之心),当你想去扶了,是不是脑又开始“算计”了,扶了她,讹上我了怎么办?为了避免被讹诈,我就不去扶了。但是当你走开了,心里还在想着,老太太好可怜,不扶她,她自己怎么起得来?(恻隐之心)。结果你的大脑命令你不能扶。但是你的心一直在承担这个“不扶”带来的后果:自责,担忧等等,“心”能不累么?

4

人之四心,不是从学校里得来的,也不是家长教育的,而是先天就有,是后天被强行关闭了,顺应你的“心”去做事,用“是非”之心来判断,是,就去做,非,就不做。通过一件件事来重新给自己“开窍”。什么是“赤子之心”,就是儿童,本来是个“完人”,拥有先天智慧,却被强行用“脑”来替代行使判断标准,越学越累,越学越蠢,越来越迷糊,“心”不明,“眼”就不亮。

当你“心”明了,用“是非”之心来判断,做这一件事,欢喜达旦,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累呢?怎么会痛苦呢?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什么意思?那一朵花有智慧没有?有。有句话叫:花若盛开,蝴蝶自来。那蝴蝶不来呢?它也照开。所以它根本不在乎蝴蝶来不来,它只在乎自己开不开。自己开着,就很开心了,我管你蝴蝶来不来,不来拉倒。你呢?假如你是一朵花,你在乎的是蝴蝶来不来,还是自己开不开?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开就是为了让别人看,别人不看,我开它干嘛?你是为自己开,还是为别人开?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不如一朵花,因为她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最本质的状态:当下。

当下这一刻,不去追思已经翻篇的过往(已无意义),不去恐惧并不存在的未来(未来的恐惧跟你当下无关)。看天上的白云,聆听过耳的风声。不美么?把每一刻都活成“当下”,每一刻,都无忧无怖。

当下,你最美就可以了。

(渡视界原创,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