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三国谋士"之谋划天下,荀彧劝曹操"奉主上以从民望"

2020-07-27新闻18

袁绍谋士沮授,在东汉初平元年为袁绍献策“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这样做的目的是“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

曹操谋士毛玠,也在东汉兴平年间给曹操出谋划策“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 、畜军资”,这样做的目的是“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荀彧献策则是在建安元年。汉末乱世,形势时时有变,建安元年曹操刚刚击破黄巾军,汉献帝则受李傕、郭汜之乱被劫持。应该说这是东汉末年最黑暗、最混乱的一段时期,混乱程度甚至超过董卓乱政时期。李傕、郭汜内讧以汉献帝为筹码将大汉天子抢来夺去,兴义将军杨奉击败抢到汉献帝的郭汜才把汉献帝迎回。

这中间又有许多的波折。唯利是图的李傕、郭汜在利益面前还好意思再次达成一致,又一起来追劫汉献帝。杨奉与同护送的汉献帝董贵人之父、安集将军董承一起诈降李傕、郭汜,一面又借助河东韩暹以及匈奴势力才得以继续东进,终于把汉献帝送回了洛阳。之所以讲到这个过程,其实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不只是沮授、毛玠,谁都知道这时候的汉献帝是宝贝,只要把这位名义上的大汉皇帝把握在手里,就可以越俎代庖地发号施令。但问题是谁,前有董卓、后有李傕和郭汜,谁都没有真心尊奉过这位大汉皇帝。狼狈东归的汉献帝在王师败绩的时候甚至还要夜宿田野。

就在这个时候,荀彧给曹操出了主意,劝曹操学晋文公,对曹操说“昔 ‘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影)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意思就是劝说曹操要尊奉天子,这样才能收服天下人心。其实在《三国志》里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里很怀疑:汉献帝和周襄王、义帝一样都是有名无实,是傀儡,是摆设,这个荀彧一定知道。晋文公并不是真心尊奉周襄王,他自己也是有不臣之心的,想取得更高的地位。比如说晋文公在平了王子带之乱后自以为立了大功,向周襄王“请隧”,就是希望自己死了以后能像周王一样在自己陵墓有“隧道”,而不是和其他诸候墓一样让墓道裸露在外。还有汉高祖尊奉义帝怎么早不尊奉,义帝死了才为他发丧。这些荀彧肯定也知道。那么他让曹操学晋文公和汉高祖不就是让曹操先奉天子再自立吗?后来曹操要做魏公,建魏国,荀彧为什么要反对?曹操走的正是他所谋划的道路。

回到荀彧献策本身这个问题来看,荀彧当时的建议,按《三国志》记载看来,荀彧认为这个时候正好“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这样做的目的是“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于是曹操听了荀彧的建议到洛阳去朝拜天子,然后把天子迎到许田,以许田为都,许田成为许都。反正至少曹操是听从了荀彧说的“奉天子以从民望”。至于是否“秉至公以服雄傑”和“扶弘义以致英俊”,这个不论衡量。

魏、蜀、吴三国各国谋士为主公谋划天下的各版本“隆中对”里属荀彧版最理想化,最梦幻。难道荀彧看不出来汉室已经不可能兴复?如果看出来了还希望曹操去兴复汉室,这个真有点强人所难了。好在曹操是没篡汉,如果换个别人说不定汉末已经四分五裂到什么程,也或许早就取而代之了。

作者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君王皇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