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考文言文准确翻译 2013年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

2021-04-23知识11

根据课文文言文课外阅读: 六、1.B A项均为“出使”;B项分别为“摆/放置”;C项均为“完毕”;D项均为“离开”。2.A A项与例句均为“他,代词”;B项为“其 中,名词”;C项为“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 词”;D项为“恐怕,助词”。3.(1).

初中文言文(人教版)题目目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21、《论语》十则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23、*狼(蒲松龄)24、*短文两篇 两小儿辨日《列子》乐羊子妻(范晔)25、诗五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过故人庄(孟浩然)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游山西村(陆游)第六单元26、为学(彭端淑)27、木兰诗(北朝民歌)28、*卖油翁(欧阳修)29、*宋定伯捉鬼(干宝)30、诗词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望岳(杜甫)如梦令(李清照)西江月(辛弃疾)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源明)22、口技(林嗣环)2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24、*伤仲永(王安石)25、诗五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黄鹤楼(崔颢)泊秦淮(杜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夜雨寄北(李商隐)第六单元26、愚公移山《列子》27、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28、*黔之驴(柳宗元)29、*工之侨献琴(刘基)30、诗词五首龟虽寿(曹操)石壕吏(杜甫)相见欢(李煜)观书有感(朱熹)清平乐(辛弃疾)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21、短文两篇 三峡(郦道元)记承天寺夜游(苏轼)22、闲情记趣(沈复)23、*周处。

初中文言文虚词整理 1.之:一、用作代词1.“之”常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物,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在句中作宾语.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2.有时也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们)”、“你(们)”.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您要怜悯(我)而让我活下去吗?3.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或远指,相当于“这”、“这样的”、“那”、“那样的”.例如:(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平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二、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例如(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桃花源记》)2.“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例如:(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童趣》)3.“之”用在被提前的宾语和动词之间,是宾语提前的标志.现代汉语中没有与此相当的词,可以不译.例如:(1)何陋之有?(《陋室铭》)(2)宋何罪之。

#2013年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