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容民勤人,而民勤人不容天下人!怎么解释?原本的说法是“天下有民勤,民勤无天下”。我认为这句话主要是对民勤过去社会现实状况的一种反映,过去民勤人多有跑到。
民勤挽面来历 民勤挽面,这种面对于在民勤人集中的村里待过的人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过去,农村办事宴时,事宴前都会用这种面来招待人。事宴前,主家会专门请几个茶饭好的农村妇女,把面和的硬硬的(有的里面还加点蒿籽儿),然后两个人拿着擀面杖使劲的在上面压,经过这么反复的压制后,将面擀开,切成均匀的细条,然后在墙上钉一个擀面杖,把面挂在上面,抓上玉米面反复揉搓,揉搓到一定程度后,挽成一小堆,放在用高粱杆做的片子上,准备下锅。吃法和也拉面一样,但味道却大不相同。民勤人为后套带来的面食中,最讲究和上排场的要数挽面了。挽面做起来非常繁琐和费力气,所以现在很少看到有人做挽面了。挽面的重点在和面上,难点在挽面上。过去的白面没有现在的有筋气,煮在锅里容易化汤,7a64e58685e5aeb931333339663962吃起来没有劲道,所以要想吃好面,就必须在和面上下功夫。和挽面要用蒿籽和碱水。先把蒿籽在碗里泡开,成黏糊状,再加人碱水和面,面和的比较硬,反复和匀,和好一大块后,置于案板上,在炕上两个人相对跪着,用擀面杖,一人抓一头,用力压面。压面是个费力气的营生,用擀面杖将面团挨住一下一下压过来再压过去,然后把面团折回来再压,反反复复,需要几个。
民勤朱姓来源何处?望贵人能于我解答. 朱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间地及江苏省境。西汉朱质有二子:朱禹、朱卓。朱禹在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中被杀,子孙避难逃到丹阳(今属安徽)。朱卓的后裔由于任官的原因,主要是在今陕西、河南、湖北等省境内发展繁衍。魏晋以前,朱姓已繁衍到北方河南、山东、安徽等主要地区。唐末有朱葆光迁居湖南。东晋时有朱玮自河南南阳徙居南康(今属江西),其后朱熹侨寓建阳(今属福建)。朱熹之孙朱铨回迁庐陵*今江西吉安),朱铨的5世孙朱章甫于南宋末年避乱徙居吉安府安福县(今属江西),后又迁至广东兴宁宁中乡竹丝湖立业,成为朱氏兴宁竹丝派一世祖。朱章甫的三儿子朱泗于元代徙居罗浮(今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东)徐田,此后,子孙繁衍,分布于今广西、广东的许多地方。居住在闽、粤等沿海地区的朱氏,从明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人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朱姓在历史上一直是我国南方的大姓之一。朱姓,在台湾是个较有影响的姓氏。清康熙年间,台湾的农民起义首领朱一贵,是落籍台湾的朱氏中较有影响的一个。朱一贵,原福建省长泰人,小名祖。明亡之后,他迁居台湾台南县罗汉门,夏率众起义,以反清复明相号召,称“大明重兴元帅”。各地农民纷起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