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桥的农业发展注重品种优化,已建立500亩良种基地。“老倌人”和“顺庆”两个柑橘品牌获台州市优质柑橘称号。示范园区建设成绩斐然,完成鉴湖片1.3万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建成7个国家级、市级、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标准农田2.41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75.06%。林业工作成绩显著,获“十年绿化台州”先进集体。农民收入逐步增长,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070元,同比增7%。院桥农业独具特色,是浙江省东魁杨梅之乡,“九岗山”牌东魁杨梅、“晨阳”牌番茄、“鉴洋湖”牌果蔗分别荣获国家有机、绿色和无公害生产认证,西合苗木引种全国11个省市。院桥有独特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有台州最大的湿地鉴洋湖、千年古寺广化寺、避暑盛地太湖山,还有碧波荡漾的秀岭水库等。为加快三产发展,镇党委、政府努力建设集“健康、运动、休闲”于一体的“东方美地”开发项目,成为院桥对外交流的新名片。“心香迷你”番薯说起番薯,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过去,很多农村家庭在做饭的时候,都会将切成片状的番薯贴着饭锅边上烤,一直烤到略焦的时候再拿出来,这香甜的风味让许多人,尤其是贪嘴的孩子一直难以忘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烤番薯这种饭前。
院桥的风景文化 广化寺广化寺位于黄岩区院桥镇东鉴,始建于三国赤乌四年(240年),距今已经有1766年的历史,是江浙两省最早36所寺院之一。北宋到和二年(1055年朝廷赐额灵龟寺。治平三年(1066年)改今属禅宗广化寺十方丛林。广化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美的环境条件,绵长的历史沿革,为全国著名高僧—新昌大佛寺方丈悟道法师称道,并被载入《中华佛教名胜大全》。鉴洋湖院桥鉴洋湖东西长2500米,南北宽500米,分上下两湖,河港相连。明初,上湖建洚洋桥,下湖建镇锁桥。洚洋桥是构筑简单的3孔梭墩石板桥;镇锁桥于清乾五十六年(1791),由鸡笼山东北的宝轮寺住持募化重建。此桥为古道西泽捷径重要石桥,自西向东,长135米,宽3米,引桥呈弧形,曲线优美,南面主桥3洞石拱构筑,北面1孔石拱。镇水桥形如大兜网,其功能是能够拦截太湖山之水,防止直泻下游成为水灾,又能关住院桥一带风水,不使外泄,这是古人造桥工艺与风俗巧妙结合。院桥炮台山清初,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郑成功水军攻占县城,二个月后被清兵收复。顺治十八年,清廷下达迁界令,禁民出海与义军联络,撤沿海30里居民入内地,片板不许下海,拆毁民房筑木城,征集民工于山口高地,建烽火台暸望。。
鉴洋湖的地理位置 台州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境内地貌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湾、岛屿均有分布。西北山脉连绵,千米峰峦迭起,山地丘陵占陆域面积的2/3。东南丘陵缓延,平原滩涂宽广,河道纵横,沿海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黄岩区的地貌结构可概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东部属于温黄平原,为丰饶的鱼米之乡;西部为丘陵山地,主要山脉有括苍山支脉和北雁荡山余脉。在新地质构造喜马拉雅期运动之后,黄岩区形成西升东降。西部山区呈年轻山地特征,东部为下降区,有100多米疏松第四纪(约二三百万年前)沉积物,形成海积平原,约占全区面积三分之一,是重要农业区。院桥镇为五六千年的老海积区,成陆前经湖沼变迁,1米剖面有腐泥层,沼铁矿层、青泥层,称古浅育体。鉴洋湖位于院桥镇东南部,位于水网平原区,属于温黄平原的一部分,以湿地、水网、农耕地为主。湖区四面环山,其中北部有狮子山、鸡笼山、马山、西林岭(老鹰山),南部则是连绵的温岭天皇山。周边山地森林覆盖率接近超过60%,生态环境良好。台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两大水系,即椒江水系和金清水系。鉴洋湖属金清水系,总面积1.25平方千米,为黄岩区最大内湖,也是台州市最大的内陆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