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企业创新四大模型,颠覆从未被证明的地方开始

2020-07-27新闻7

传统企业要适应新的商业环境,企业要转型与发展,绕不过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产生突变的能力,才有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基于麦肯锡的创新理论,老鞠把创新分为四大原型:

基础技术型创新

工程技术型创新

客户中心型创新

效率驱动型创新

在变革时代,要有基础技术创新的情怀,更要有流程效率创新的实在,最关键的是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把自己是谁,能干什么搞清楚了,才能找到在这个时代的创新立足点。

当电视机开始研究亮度、色温的时候,说明工程技术创新已经到头了,进入体验创新时代;

当诺基亚开始以换壳为本的时候,说明这个时代在呼唤下一个工程技术创新;

当小米以“价格屠夫”的身份进入每一个行业的时候,说明流程效率创新的机遇来了;

当所有移动设备都在呼唤石墨烯的时候,说明基础技术创新即将重建整个商业格局。

找到自己合适的产品创新立足点,不盲从、不自封、不偏不倚。

从宏观上来看,这四类创新是有先后顺序的。

比如说一开始不存在电视机这种东西,你得先发明显像管,发明电子枪射到荧光幕上变成影像的技术,这叫基础技术创新。

后来发现配合广播等基本技术之后可以变成电视机,这是工程技术创新;把电视做得薄一点,或者大一点,也属于工程技术创新。

做薄或做大到一定限度之后,有人发现电视机的壳都是千篇一律的黑色,于是有的厂家就把电视机壳变成了彩色,这叫用户体验创新。

用户体验创新盛行时,说明基础的工程技术创新到了一个瓶颈期,大家开始研究换壳这类问题了。然后,很多公司会进一步想,大家真的都已经差不多了,那接着怎么办呢?我能不能把流程优化一下,提高效率,降低价格,获得优势呢?流程效率创新方面,小米电视通过网络直销,产品成本和价格大幅度下降,使得产品性价比获得显著提升,是典型的案例。

当然,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进程中,这四种创新并不一定是线性的关系,也不一定真的是从难(基础技术创新)到易(流程效率创新)。它们很有可能是相互交织的,在不同的基础要素变化的背景下,某一种创新的重要性才会凸显。

真正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才是王道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强调的大多是用户体验创新,因为互联网是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到今天慢慢成熟了,它们在用户体验上下的功夫,令人叹为观止:通过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改善用户体验,获得了大量用户,比如腾讯的微信、阿里的支付宝。这也让他们自信地认为,他们似乎代表了创新,代表了这个时代。

其实,他们只是代表了创新的一个部分——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创新,这点非常值得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中学习。这种创新之所以在中国大行其道,是因为:

(1)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工程技术已发展到成熟期;

(2)中国人口巨大,用户体验层面的创新,有助于获得巨大的用户基础,形成网络效应,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

但是,如果把眼界放得更宽一点,这个世界上远不止有“用户中心创新”,那些卓越的企业都很重视基础技术和工程技术的创新。

美国企业界新一代领袖埃隆?马克斯擅长在工程技术领域创新,他能把很多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全新的东西,比如他把松下锂电池的技术用在了汽车这个领域,让整个化石燃料汽车行业为之震动。

乔布斯推出的iPhone也属于工程技术创新。

因为电容屏、触摸屏早就已经有了,苹果公司创造性地把这种基础技术用在手机产品上。在那个时代,功能已经到了“以换壳为本”的用户创新体验时代,真正的创新乏善可陈。当苹果推出“触摸屏”手机时,你换什么壳,已经不重要了。

下一个颠覆手机行业的人,可能是以消灭充电宝的姿态,也有可能是以一种“人类为什么需要手机”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这个基础技术一旦突破,大家所热衷的支付宝是不是缺少社交属性这样的讨论,可能就会显得可笑了。

在基础技术创新面前,工程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都不重要了。比尔?盖茨曾经讲过一句话:“在真正的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面前,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纸老虎。”

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需要很多东西,源于保护,源于文化,很多难题的改变需要时间。中国消费品领域的基础技术和工程技术创新之所以并不多,老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当下的商业环境、文化基础,甚至是相关法律的制定以及执行并不保护创新。一旦有人进行了产品创新,马上有人跟进模仿,这样模仿者就能以极低成本获得别人投资产生的创新成果。

进一步讲,不保护创新的原因是中国本身没有太多创新的既得利益者,过于保护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护发达国家的利益,让“模仿者”的生存空间大受挤压。

所幸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通过创新获益,他们开始大力呼吁保护创新。政策环境、商业环境、认知氛围,对于创新越来越有利。因此老鞠认为,一轮真正的创新红利正在到来。

回到突破性技术创新(基础技术创新、工程技术创新)上来,这两项创新,是用户体验创新、流程效率创新的基础。比如支付前端的核心是身份识别,每次识别技术的进步,都将倒逼整个支付系统的革新。线上下时代,身份识别的方式是卡片和签字;PC时代,是用户名和密码;移动时代,是二维码或NFC;万物互联时代,是生物识别。生物识别的时代正在到来,阿里的刷脸支付只是个开始。在这些真正的基础技术、工程技术革新面前,用户体验创新也被迁移到全新的技术平台上。

颠覆,从未被证明的地方开始

#阿里巴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