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张骞不辱使命故事视频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2021-04-23知识8

张骞2次出使西域的故事(概括一下) 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

历史上不辱使命的故事 1、完璧归赵的故事战国2113时候,赵王得5261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4102玉—“1653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可能这么大方?要是不答应他的请求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是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和大臣们商量,但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蔺相如知道了这件事,便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情,他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只见蔺相如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五十字 张骞盯顷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前往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示西域,这次的目的是加强联系,也为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作出卓越贡献。拓展资料:张冲伍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凯判陆,归葬汉中故里。参考资料;张骞

#张骞不辱使命故事视频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