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社会为什么会演变成了父系社会? 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回到人类社会的最初,逐步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一、问:母系社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162会和父系社会的特点是什么?答:从字面上大家都知道母系社会的特点就是“母系”,父系社会的特点就是“父系”,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不就是孩子随母亲姓和孩子随父亲姓嘛。但是实际上,“母系”和“父系”代表的本质并不是字面仅仅代表姓氏这么简单。人类群居社会发展初,并未有文字发明,文字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产生的,但是母系社会在文字发明很早之前就一直存在了,所以母系不是代表随母姓,父系也不是代表随父系。那“系”代表的是什么呢?它代表的是社会家庭中定点不动(包含所得的劳动价值。社会地位等)的性别派系,母系指的是家庭成员的组成中心是女人,女人生的孩子在女人成长的原生家庭成长,社会家庭组成的核心是女人,家庭里最年长最有社会经验的是祖母,所以母系社会女人的生育价值为最高价值,女人社会地位高于男性,女人有家庭和社会主导权。而“父系”呢?类似的,他代表的是依靠婚姻制度“娶”女,女人在男人家生育孩子,女人生的孩子在男人成长的原生家庭成长,社会家庭组成的核心是男人,家庭。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对偶婚 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对偶婚过渡的倾向。这个我信,人是感情动物,这就决定了他(她)在众多可能的对象中,会有所偏好,有所选择。选择的结果,便是对偶婚的产生,它是普那路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对偶婚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第一,望门居制,据说大禹和涂山氏就是这样搞的;第二,居妇家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其六,一夫一妻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说: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它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以,所谓的一夫一妻,在中国,只能叫一妻一夫,或者一夫多妻。注意啦,如今,这传统在中国大地有发扬光大的苗头。《独立宣言》称: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这话说得太好了。在中国,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财产继承,包括王位继承,都需要有个亲疏远近,慢慢的,大家就分清爹亲还是爷亲了,这一点,在商朝的王位继承里有所反映:。
土家族的婚姻法 土家族婚姻制度在历史上曾经经历了群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等原始婚姻形式,最后进入一夫一妻制。土家人的现代婚俗,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结婚仪式中领略其特有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