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2020-07-27新闻43

一天午休的时候,大家吃完饭聊天,谈到百看不厌的经典电视剧,一个80后的女同事立刻说自己特别喜欢看87版的《红楼梦》,随即遭到了一个94年男同事的鄙视,他惊讶地说:“现在真的还有人看那么老的作品吗?

也是,因为年龄的代沟,很多90后,00后可能对于87版《红楼梦》并不了解,电视剧尚且如此,原著小说大概更无人问津了吧?毕竟,这本书曾经位列“读不下去的书”榜首。

作为一个从小与这本书结缘的人,我坐在一边默默想:如果以后的年轻人都不再读《红楼梦》了,这究竟是他们的损失,还是曹公的遗憾?

01 我们一定要读《红楼梦》吗?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

首先要说的是,这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是我们必须要读的。

事实上,少读了任何一本书,我们都能够面不改色地继续生活下去,不会对我们上学,工作,婚姻,养育子女这些世间的俗事有任何影响。

甚至你会发现,很多不怎么读书的人,比你更容易适应这个世界的规则,他们也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这个结论大概听上去让人有些失望和沮丧,更何况现代社会节奏如此之快,每个人的时间都格外宝贵,我们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啃大部头的《红楼梦》吗?

对于这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答案,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来说,读书这件事完全是一种享受,是不计较投入产出比的。对于不那么热爱阅读的人,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理由去说服他。

我想,《红楼梦》的确不是我们必须读的书,但不去读它,你的遗憾指数会很高,因为这真的是一部旷世奇书。

很多名人都是这部书忠实的粉丝。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随身携带的唯一一本文学类书籍,是《红楼梦》;

张爱玲从小读红楼梦,并且把红楼梦的未完结视为生平三大憾事之一;

慈禧太后常日闲居无事,甚至亲自动手抄写过《红楼梦》。

至于那些热衷于考证分析红楼梦的红学家们,古往今来更是数不胜数,曹雪芹当初提笔时大概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的一部小说能养活了这么多后人。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文人墨客们留下过那么多卷帙浩繁的作品,唯有这一部残卷的小说派生出一门“红学”。一部作品能做到如此孕大含深,历经几百年精神和能量还能激荡不灭,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样震古烁今的书,难道还不值得你放下手机读一读吗?

02 《红楼梦》究竟讲了什么?

每次在淘宝买书的时候,都会看到下面有网友咨询,这本书讲的什么内容,适合多大的孩子看?

对于《红楼梦》,许多人应该也有同样的问题。

如果简单概括,这本书讲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从兴盛走到衰败的故事,其中并没有太宏大的情节,很多甚至都是家常闺阁琐事。

所以,在我小时候接触四大名著的时候,曾经暗自将这本书排在四本书的末位。

这不难理解,相比《水浒传》里梁山好汉的揭竿而起,《三国演义》中乱世枭雄的风云际会,《西游记》中神仙鬼怪的上天入地,《红楼梦》显得那么平淡无奇。

然而,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话:画鬼容易画人难。

那些英雄豪杰,神仙鬼怪,距离我们太远,这中间的沟壑,完全靠想象力去填平。

反而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个小人物,你必须精心勾勒,因为稍有不像,读者就能根据个人生活经验,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

这样的小人物,曹雪芹在书中洋洋洒洒写了几百个,堪称鬼斧神工,撒豆成兵。

《红楼梦》的少男少女

所以,这样的人物和情节,可能在少年时不屑一顾,随着年龄增长才会惊觉:书中的这些人,这些事,根植于千百年不变的人性。这些看似随风湮灭的旧事,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指导意义。

所以你说,这样的书适合多大的孩子看?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读,在不同的年龄能读出不同的况味。

还记得网络上有人晒从小时候开始,每年和固定的标志物合影记录成长过程的新闻吗?其实,合影可以记录我们身的成长,阅读却能够观照我们内心的变化。

比如说,小时候你大概会认为宝钗世故,贾政严苛。

长大后再看呢,是不是就能体会到宝钗无可选择的早熟和贾政对儿子的良苦用心了呢?

《红楼梦》一直在那里没有变,她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了自身的变化。

03 《红楼梦》有什么用?

回想起我读《红楼梦》的故事,大概开始于高中时代。

在陆陆续续看了《红楼梦》的电视剧和小人书多年后,我终于跑到家附近的书店里买了上下二册厚厚的原著小说,开始了人生中正式的红楼之旅。

因为是高中生,课业压力较大,所以当时除了课本和习题集,基本没有太多时间去看“闲书”。

好在当时我们每月有一次月考,所有科目考完大概要花掉两三天时间,上午考试,下午可以回家复习。

于是,从考场匆匆赶回家后,我喜欢煮一锅泡面作为午餐,煮好后直接端着小锅坐在餐桌前,面前平摊着《红楼梦》,随便翻一章看。吃地津津有味,读得满口余香。

多年后回想起来,泡面和《红楼梦》这两样事物在我的记忆中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似乎也有相似之处:都是美味有趣的,也都没有什么太过实际的功用,甚至还会被冠以“垃圾食品”和“闲书”的罪名。

然而,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试问我们人生中那些最终沉淀下来的人和事,又有几件是有用的呢?

童年夏天里的冰镇汽水,同桌慌慌张张丢过来的情书,父母花白零乱的头发,孩子柔软有力的小手……

我们每天打起精神,一板一眼做着有用的事情,期待这些有朝一日成为我们的勋章和骄傲,但最终能够打动我们神经末梢的,竟然都是记忆深处点滴无用之事。

有用之事使我们成功,无用之事却终于让我们成为一个人。

就拿当时在上高中的我来说,如果没有《红楼梦》这样的闲书,那我就是一台每天疲于应付考试的机器,接触不到除了课本以外更多的世界。但是那些《红楼梦》里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宝钗,黛玉,宝玉却在四季流转中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

她们春天葬花折柳,夏天碧碗敲冰,秋天赏菊吃蟹,冬日看雪联诗。

如果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生存层面挣扎的话,那么《红楼梦》里的人才是在真正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反驳,这还不是有钱人才有资格享受的闲散生活吗?我有钱我也可以这么过。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然如此。

好的生活,一方面来自丰厚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来自精神层面的觉醒。

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

《红楼梦》里的人物之所以可爱,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关注。

把落花收集起来,随土埋葬的黛玉如此;

喜欢身边所有姊妹和女孩的宝玉如此;

童心未泯,用团扇扑蝶的宝钗如此;

人老心不老,喜欢和孙辈们一起享受生活的贾母更是如此。

而这些,和有没有钱关系不大,全凭一颗灵敏不麻木的心。

在今年年初疫情期间,因为居家隔离,我又从书柜里翻出了《红楼梦》,重新品读下自然和年少时滋味大相径庭,一边阅读一边随手写下关于书中每一个人物的感想,越写越多,今后也还会继续写下去,因为《红楼梦》,我又重新捡起了久违的笔开始写字,这大概是我和《红楼梦》的缘分,也是这本书对我的一点“用处”吧。

04 于书中见世界,见众生,见自己

闲时曾经胡思乱想,如果曹雪芹有一天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会是什么感受?

别的不敢说,但我敢肯定,虽然相隔了几百年,曹公对于今天的很多事物会气定神闲,毫不惊讶。

究其原因,是他老人家经历太丰富了,又出身贵族大家庭,他在书中描绘的生活细节即便放在今天,仍然吊打很多人。

比如招待刘姥姥的茄鲞,用十几只鸡给茄子调味作陪衬,这样的食不厌精放在今天也不多见。

再比如现在流行的“辟谷”,其实贾府早就流行了,上到主子,下到仆人,谁生病了都喜欢断食几天,只喝些米汤养胃。

至于赏景聚会,人家大观园的小姐们,张口就能吟诗作对,今天的我们大概只能掏出手机对着桌上的美食狂拍,发条九宫格的朋友圈。

除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细节,当然还有一个个不落窠臼的经典人物。

首当其冲的是贾宝玉,真难为了出身封建贵族的曹雪芹,是如何塑造出这样一个天性自由平等,没有直男癌,珍重女性的男主的?

一个出身富贵的公子哥,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爱惜身边所有的女性,和身边身份低贱的丫头平起平坐,毫无阶级意识。

晴雯病补孔雀裘

他对黛玉更是耐心体贴,每次黛玉闹情绪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女性读者都有些不耐烦了,宝玉还能做小伏低,又着急又心痛地反思自己又做错什么惹妹妹伤心了?不搞明白不罢休,最后往往是宝玉急的一头汗,又发誓又诅咒,才终于把黛玉哄的噗嗤一笑,才如释重负。

这样一气一哄的桥段在宝黛爱情中频频上演,年少时读这些只觉得婆婆妈妈的,没有言情小说中霸道总裁的爱情故事带感,如今和现实对照后再品味,才发觉宝玉的可贵:他不会把处于恋爱中女孩纤巧敏感的心思大手一挥,简单粗暴地归为女人闹脾气,而是真正关心所爱之人情绪波动的原因,根据每一次不同的情况去疏解对方的心结,他是真正地在和黛玉沟通。

反观我们今天接受了所谓现代教育的男士们,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仅仅宝玉这一个角色的塑造,曹雪芹已经可以担得起“伟大”二字。

再比如宝钗和黛玉二个女性角色之间的关系,也被曹雪芹处理地不落俗套,没有常见的情敌之间的敌对和踩踏,有的是同为优秀女性的那份惺惺相惜和互相欣赏。虽然前期因为“木石良缘”和“金玉良缘”心生芥蒂,但最终还是逐渐走近,成为知已。

二个女孩,一个灵秀有才,一个敦厚有德,执手并立于文学的长河中彼此交相辉映,充分满足了人们对于完美人格的想象和憧憬。

三大主角如此精彩,其余的角色也如散落在夜幕中的星子,不与明月争辉却各放异彩。

出身贫寒却生命力顽强的刘姥姥,火爆率真的晴雯,乐观豪爽的湘云,志向远大的探春,懦弱温顺的迎春,刻板迂腐的贾政,机智善变的小红,清高孤傲的妙玉……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和风采。

在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亲情,友情,爱情,可以看到世间的盛衰荣辱,因为人性的亘古不变,这部书永远都不会过时,反而在岁月的打磨下熠熠生辉。

05

《红楼梦》是一部可以陪伴人成长的书,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先理解黛玉,然后是王夫人,最后是贾母。

穿越人生,百味可知。读懂了《红楼梦》,也就读懂了自己,读懂了他人,读懂了世界。

世事茫茫,不妨放一本《红楼梦》在行囊,黑暗里,它是萤萤的一束光,帮你照亮前路,也点亮心间。

尾声:亲爱的读者,不知道您和《红楼梦》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和记忆,又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呢?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