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植物地球化学法 地球化学景观区划分方案

2020-07-27知识20

什么样的地球化学景观区适合于开展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地球化学中,常量元素的亏损与富集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原始地幔吗,有没有具体的界定数值原始地幔:即地核形成以后,地壳形成以前的地幔,也即现今的地幔+地壳。原始地幔经过部分熔融形成地壳以后残余的地幔,称为亏损地幔。此外,由于板块俯冲作用将地壳物质再次学习任务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项目设计书编写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项目设计书是区域化探工作的施工依据,应由承担本项区域化探工作的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编写。(1)在编写区域化探设计书前,应做好如下工作:1)收集与测区有关的地理、交通、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资料,特别要收集和本测区有关的区域化探资料。2)设计编写前应由项目负责组成踏勘小组对工作区的景观特点、交通条件、选择方法技术的可行性和工作条件进行踏勘。3)研究测区内景观划分、水系分布情况及采样点布局的可行性。4)根据前人在本测区进行的化探工作资料,确定在本区进行区域化探合理工作方法。如果测区以前未进行过化探工作,也没有相邻地区化探资料可供参考,则应选择分布在不同子景观区的若干已知矿区进行必要的面积性方法试验。5)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和方法试验结果,在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前提下,提出在本测区内进行区域化探工作的实施方案。(2)设计书应提交主管部门审查,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设计书未经批准,不得施工。设计书应包括的内容:1)工作任务:包括任务来源、目标任务、选区依据与工作量、测区范围、技术要点等。2)测区概况:概述自然地理、区域地质、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等。∶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样品种指标配套分析方案 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是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中最重要的区域性基础性工作内容之一,其工作方法与1∶200000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基本相同,主要是采样介质不同,是在全国范围内第四系发育的平原、盆地、近海滩涂、三角洲、湖泊湿地、黄土高原及丘陵地等地区以每1km2采集1件浅层土壤样品,每4km2组合成1件样品,同时以每16km2采集1件深层土壤样品进行元素全量分析。统一规定分析54种指标是在1∶200000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中规定分析的Ag、As、Au、B、Ba、Be、Bi、Cd、Co、Cr、Cu、F、Hg、La、Li、Mn、Mo、Nb、Ni、P、Pb、Sb、Sn、Sr、Th、Ti、U、V、W、Y、Zn、Zr、Si、Al、Fe、K、Na、Ca、Mg共39种元素的基础上,考虑农业、环境、卫生和生态的研究需要,增加分析Br、C、Ce、Cl、Ga、Ge、I、N、Rb、S、Sc、Se、Tl共13种元素及有机碳和pH值两项指标。从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的特点来看,工作地区多是厚覆盖区,以采集和分析土壤样品为主,在同一地球化学景观内其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变化不是很大。为了能很好地反映出地球化学背景变化,要求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要高,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求更低的方法检出限。所以除了规定分析的元素比1∶200000区域化探全国扫面。 中国铜的区域地球化学分布趋势 地质体中元素含量的分布趋势与其地质背景密切相关。不同的景观区,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或者同一单元的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元素的背景含量变化较大(史长义,1994),尤其是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的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因为其采样介质的特殊性,景观类型对其元素含量的影响则更大。以背景平均值为参考标准,Shi等(1995)将背景面划分成高背景区和低背景区两个子区。所谓低背景区(LB)是指元素含量明显低于背景平均值的地区;而高背景区(HB)是指元素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平均值的地区。中国1∶500万铜地球化学图清晰地显示出在不同景观区、不同大地构造单元,铜的地球化学背景起伏很大。(1)总体特征表现为周边低,中间高的特征。从西北角→东南角,地球化学背景呈波浪起伏状,即具有由高背景→低背景→高背景→低背景的特征。西北角为新疆干旱荒漠区和高寒山区,总体上为铜高背景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为西伯利亚板块中准噶尔—兴安活动带及塔里木—华北板块天山—赤峰活动带的西部。拉萨—兰州—呼和浩特—东北三省一带总体上为铜地球化学低背景区,局部表现为甚低背景区(显著低于背景平均值的地区),这一带横垮四大板块,。简述地球上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并说明为什么是这种分布特征 矿产资源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环境是受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分布和变化制约的,因此对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的了解对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中国大陆、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大规模地球化学填图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这三个大陆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以及与自然景观和大地构造单元的关系,并对3大洲元素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11个大的地球化学景观区元素分布和变化特征反映了不同景观区,元素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特点,如黄土景观区大部分元素背景与中国大陆背景值非常吻合,说明黄土景观区表生作用很小,元素未发生显著分异和变化;而南方喀斯特区、热带雨林区易淋失的Na_2O、CaO、MgO等元素明显贫化,B、Cd、Cr、Co、Cu、Mn、V、Zn、Y、Th、Fe_2O_3等元素发生明显富集。植物地球化学法 一、内容概述植物地球化学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30年代,Tkalich于1938年首先用植物中的铁含量圈出了西伯利亚一个毒砂矿床的轮廓。20世纪60年代,植物已经开始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广泛用于矿产勘查,随后的一系列研究表明生物地球化学在那些草木茂盛、被风化层覆盖的区域中,能够用来有效地检测当地的地球化学分布模式。随着矿产勘查的焦点转向运积层覆盖区,生物地球化学勘查又再次兴起。由于植物的根系能渗透风化盖层吸收隐伏矿床元素,通过测定植物中的元素组成有助于隐伏矿床的勘查。植物化探的探测深度一般为几十米到几百米。植物化探的优点是: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容易在大面积的区域上进行采样,而且植物根系能够穿透运积层,受表层物质迁移影响小。植物化探的缺点是容易受植物生长条件的控制。近年来,植物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进展是生物地球化学的数据库的数据量不断积累,与生物地球化学找矿有关的基础数据和信息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如Markert于1994年查证了大量数据后,发表了《世界参考植物元素浓度表》,针对所有地区的所有植物提供了一个平均成分的参考指南,而后的学者对该表进行了不断的修正和验证。另一个重要进展是新仪器的出现,电子显微镜的。

#景观植物#地球化学#元素分析#景观生态#地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