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文言文小说审美发展史 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发展史和特征

2020-07-27知识6

用文言文或古语,怎样说这几个词:全民的、民众的。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为什么明清为我国小说发展的高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包含两重发问。1、承认明清是小说发展高峰为…为什么《古文观止》等一些古代著作,没有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欣赏呢? 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作品不足一、完全不收先秦诸子,说明作者未能摆脱《文选》的束缚,其观念已落后于唐顺之。二、对叙事文重视不够,选史部之文多取其中议论文字,这可能是因为明清科举考试只考议论文不考记叙文之故。三、南北朝只选一篇,金元完全阙如,致使通史性选本中间缺了两段。前者可能由于仍然轻视骈体,后者可能是学力不够。我觉得很多年轻人对于一些古代名著不是很欣赏原因有三:其一是对于古文的理解比较欠缺,没有领悟其内涵魅力,所以缺乏足够浓厚的兴趣;其二是现在的人心比较浮躁,追求金钱至上,以物质财富多少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很大层度上左右了年轻人的价值观,所以忽略了精神财富的掘取;其三就是受一些娱乐节目的影响,分散了诸多精力和时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阅读消化这些经典古代名著。想问问大家有什么提高文学素养的书籍推荐,感觉自己太无知? 从小就觉得这些东西无关紧要,后来发现自己当年太无知。从小就觉得这些东西无关紧要,后来发现自己当年太无知。347,682 关注问题 ? 写回答 ? 邀请回答 。现在都说白话文,但是为什么课本上文言文这么多? 一说起文言文,大家第一个感觉就是艰涩难懂,跟我们平常说的话完全不是一码事。其实,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当时人们平常的口语几乎毫无差别。文言文分为深文言和浅文言。深文言是以先秦的汉语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以及模仿这种书面语而写作的语法形式。浅文言则是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书面口语,该文体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文言文的显著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载体主要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记下更多文字,行文必须简练。后来纸张大规模使用,但官府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人们也把会用“文言文”视为读书识字的象征。由于文言文艰涩难懂、不易普及。要读懂文言文须经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够了解其中的含意,而要写作文言文的难度更高。所以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文坛提倡“我手写我口”“能识字便能读”,白话文渐渐取代了文言文。虽然现代以白话文写作为主,但文言文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仍然受到全社会相当高的重视。写作中人们喜欢引用文言典故、诗词、对联、成语,都说明文言文对白话文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林纾“文言体”翻译小说的审美特征与文化阐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摘 要】2113林纾用文言翻译西方的小说5261,以中国文人认可的“雅语”讲述了琐碎而包4102容万千的世俗人情1653,为填平中国千年文学雅与俗的鸿沟作了可贵的尝试。他的翻译小说无异于一扇洞开的窗户,使晚清中国人首先从这里瞥见西方的文化与人生。其小说翻译不仅对中国现代小说叙事话语的形成有开拓之功,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功用与美学内涵。【关键词】林纾 小说翻译 审美特征 文化阐释林纾是近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小说翻译家。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林纾用中国传统的“文言文”翻译的西方小说即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整整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尽管在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由于论述者多是站在新文化运动的话语角度将他视为阻碍新文学发展的“选学妖孽、桐城谬种”对其进行了比较严厉的批评,但却并未否定他在文学译介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时至今日,当我们从多种文化交流碰撞的角度重新审视林纾翻译的西方小说时,还是能从中挖掘出许多值得我们今天思考的东西,笔者不揣浅陋,仅从审美特征和文化阐释的角度出发中国文学发展史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766以前)第一段:先秦时期第二段:秦汉时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上古期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时期的第二段是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中古期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地位。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简述小说发展的历程 小说发展的历程21131、先秦两汉萌5261芽:神话传说、寓言4102故事与史传文学等。2、魏晋1653南北朝的雏形:志怪与志人,实录。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发明神道之不巫”;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名士风流轶事。均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但它们还不是成熟的小说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是从“丛残小语”到成熟小说的过渡。3、唐代的成熟: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三类。1)古典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及由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讲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2)唐代传奇与六朝志怪之间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现实性大大增强,描写社会人事,关注现实人生,由神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爱情婚姻: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陈玄佑《离魂记》等;B。为什么不用白话文代替课文中的文言文呢?表达的意思不是一样的吗? 简单的说文言文是我们祖先为我们华夏儿女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所以在今天我们使用白话的同时,还要学文言文,来传承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发展史和特征 自唐宋始,小说和诗词这两种不同的古典文学样式呈现出了互渗相涵之态势,亦即文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在文言和白话小说创作中羼入诗词韵语,从而。

#小说#文学#明清#林纾#读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