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唐代宫廷舞蹈大曲的发展 唐代大曲的发展线索

2021-04-23知识0

唐代大曲的发展线索 名称:什么是“唐大曲”?介绍介绍文件介绍文件什么是“唐大曲”?唐代的“大曲”是一种大型的歌舞音乐形式,又叫“燕乐大曲”,演出时歌、舞、器乐并用,场面宏大,色彩缤纷,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宫廷音乐,它将我国音乐史上的歌舞音乐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由于规模较大,所以大曲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如都由“散序”、“中序”、和“破”三大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由长短不等的歌舞组成。“散序”是由没有节拍的器乐演奏,“中序”有了节拍,以歌唱为主,“破”可以当做高潮段落理解,这时歌舞并举,而以舞蹈为主。最具代表性的唐代大曲就是经唐玄宗改编的《霓裳羽衣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霓裳羽衣歌》,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霓裳羽衣曲》表演时的盛况和大曲的结构形式,在描写此曲的高潮时,诗中有“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的句子,说《霓裳羽衣曲》的高潮段落节奏快捷,曲调繁复,共演奏了十二遍,像珍珠在跳动,像玉石在震颤,声音是何等的铿锵。可惜的是唐代大曲的音乐后来都失传了。

唐代有哪些舞蹈? 唐代宫廷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53964舞蹈有健舞和软舞之分,但舞蹈的节目并不固定。“健舞”动作矫健有力,节奏明快;“软舞”动作抒情优美,节奏比较舒缓。以下介绍几种唐诗中经常提到的舞蹈,诗句对舞姿的描述非常生动形象。1、《胡旋》。属于“健舞”,快速轻捷,变化多姿。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此曲本出北同城)》:“此曲胡人传入汉,诸客见之惊且叹。慢脸娇娥纤复秾,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白居易《胡旋女-戒近习也(天宝末,康居国献之)》:“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2、《胡腾》。属于“健舞”,以腾跳动作技巧见长,舞步急促变化。李端《胡腾儿》:“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王中丞武俊也)》:“跳身转毂宝带鸣,弄脚缤纷锦靴软。3、《柘枝》。“软舞”、“健舞”均有这个节目,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形式。这个舞蹈婉转绰约与矫健奔放相结合,服饰华美,表情动人,有鼓声和乐声相伴。章孝标《柘枝》:“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

唐代有哪些宫廷音乐 1、《上元乐》《上元乐》又名《上元舞》,唐代最著名的雅乐(古代指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作者唐高宗。古代每逢重要节日或重要事情发生,都要祭祀天地、先祖,并演奏舞曲。由于《庆善乐》音调过于柔和,没有杀气,起不到降神驱邪的效果,《破阵乐》虽然杀气重,但其韵律又不适合雅乐的要求。因此唐高宗专门制作了这首《上元乐》为帝王朝驾、祭祀天地时的专用舞曲。舞者百八十人,每人穿着画有五彩云朵的衣裳,象征天地正气。共有《上元》、《二仪》、《三才》、《四时》、《五行》、《六律》、《七政》、《八风》、《九宫》、《十洲》、《得一》、《庆云》篇章,乐曲凝练威严,舞蹈缓慢庄重,每次重大的祭祀活动都奏这首舞曲。今已失传。2、《大定乐》又名《一戎大定乐》,作者唐高宗。在发兵征讨高丽前夕,军队在洛城门外开阔处练兵,唐高帝登上洛阳城门观望,看到将士们精神抖擞,威武雄壮,队伍的阵型千变万化,气势恢宏,唐高宗很感动,便命乐师按演习阵型做《一戎大定乐》。舞者百四十人,身披五彩甲,持槊而舞,并齐声高呼“八弦同轨乐。象征平定高丽后天下也随之大定。今已失传。3、《龙池乐》唐玄宗即位前,居住在兴庆里,宅子里有泉水。

#唐代宫廷舞蹈大曲的发展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