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老农在自家菜园发现古石碑,专家研究后对老农说:敢问祖上何人?

2020-07-27新闻18

文|武品文史

福建省漳浦县有一座古城堡,是一座建造于明代的古建筑,城内设有防御和生活两大区域,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洗礼,这里的结构依旧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在闽南地区也十分少见。

城堡内生活着一个自称是同姓同宗的赵氏大家族,所以当地人喜欢把这个城堡称之为赵家堡或者赵家城。然而这里其实是一个畲族乡,赵姓也不属于畲族姓氏,也就是说,古城堡中的居民是外迁而来的。

一个汉姓家族为何要迁居到畲族人聚居的闽南地区呢?他们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无巧不成书,这一切的秘密,被古堡中的一位老农无意间揭开了。

石碑上的字

赵家堡的这位赵姓老农,是一个朴实的庄稼汉,有一天他闲来无事,就想着把门前的菜子园扩张一下,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多种点蔬菜水果什么的。

说干就干,起初他准备先把菜园旁边荒地的杂草清理干净,并未在意荒草里的两块大石头。但是,当他拿着锄头越锄越近的时候,觉得这石头有些碍事,正当他准备将石头弄走的时候他发现,这两块石头是反正面扣在一起的,把上面的石头搬起之后,两块石头相扣的石面上都刻着字。

他马上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文物,因为从祖辈起,这块石头就一直放在这里。想到这里他马上将发现石碑的事情上报给了当地文物部门。

专家赶到现场之后,一边把两块石头拼接在一起,一边向老农询问情况。

当两块石头拼接好后,就形成了一整块石碑,而石碑上的字也都连贯起来。

而老农告诉专家,他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两块石头存在很久了,只是长辈一直没让动,说这是家族镇族的“神物”。因为他本人不信鬼神,这次若不是他心血来潮想要打理这块土地,他也不会去挪动这两块石头。

随后专家们确定,这两块碑刻就是传说中的禹碑,禹碑在古代象征着皇族,也就是皇族故都建设时所特有的东西。而这块禹碑的所有者是宋朝闽冲郡王赵若和。

皇族后裔?

赵家堡中发现了宋朝皇族的石碑,那么是否就代表着这里的人,都是闽冲郡王赵若和的后代呢?

不过这和史料的记载相违背,因为《宋史》记载,赵若和与幼帝赵昺一同被元军围困,最后都葬身于大海之中,既然如此,那么为何赵若和的名字出现在赵家堡呢?

专家们马上找到发现石碑的老农询问到:

“敢问祖上何人?”

而老农的回答让专家们很失望,老农只知道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但具体情况他并不知晓。

不过随后老农又说了一句话:“不过我们这个宗族有一本族谱,族谱中大部分都是文言文,他们看不懂,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你们想要的信息。”

族谱揭开真相

随后老农找来族长拿出了族谱,专家们仅打开第一页就被震撼到了,因为第一页的引言部分,是一篇

《赵氏本末序》

的文章,文中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叙述了从宋太祖称帝到南宋灭亡这320年间所发生的重要时事,就如同一部浓缩的宋史。

而文章的落款让在场的专家们又是一惊,文章的落笔时间是元丙辰正月朔日,署名是宋魏王十一世孙

赵若和

。而这个名字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在专家的面前,和前面石碑上的名字是同一个人。难道说赵若和并没有跳海身亡?

正当专家们疑惑之际,家谱《赵氏本末序》之后的一段文字揭开了这个谜团,文中描述:当时赵若和奉皇帝命逃离,但被元军四处堵截追杀,无奈之下他就连同其它十六支战舰一同夺港而出,依靠船只的优势躲开了元兵的追杀。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漂泊之后,他们在福建漳浦县登陆并定居,而这座赵家堡就是由他们领头修建的,但工程浩大,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希望后代能够继承衣钵,完成赵家堡的建设,后面还附上了赵家堡完整的建筑图纸。

小结

赵若和后裔被发现的事情确实可喜可贺,但是这也引发了一个对于

何为历史

的深深思考。

正常来说,历史其实就是过去发生的客观事情,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在客观历史之上,其实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大多都是来自主观的文字记载。

所以客观历史和主观记载就相当于两条平行的线,这两条线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接近,却永远不可能交汇。

这也就导致两条线之间存在缝隙,而这些缝隙就是所谓的历史谜团。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事件,如果主观记载《宋史》是正确的,那么赵若和本人肯定是葬身于大海之中。

但客观的历史事实却是,赵若和不仅没死,他还在福建修建了一座赵家堡,而赵家堡属于客观存在的实物,并不能造假。

那么造假的就只有《宋史》,问题就来了,为何元朝丞相主持修撰《宋史》时,要把赵若和写死在大海之中呢?如果赵若和没死,是否意味着南宋末代皇帝赵昺也没死呢?

可惜的是,赵氏族谱中没有记载赵昺的生死,所以这个谜题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考古专家在发掘某处元朝古墓的时候,答案自己浮现出来也说不定。

参考资料:《明史》、《宋史》、《元史》

#考古盗墓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