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影响碰撞电离的系数的因素 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

2021-04-23知识12

汤逊理论和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和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 一、指代e69da5e887aa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6264不同1、汤逊理论:又叫汤逊放电,以电子碰撞电离为主,电子崩中电子数目小于10的8次方。电子碰撞电离放电机理认为,受外界因素的作用,在气体间隙中存在自由电子。2、流注理论:于气体电击穿机理的一种理论。由R.瑞特与J.M.米克于1937年提出。二、气体放电过程观点不同1、汤逊理论:新产生的电子和原有电子又从电场中获得能量,并继续碰撞其它气体原子,又可能激发出新的自由电子。这样,自由电子数将会成指数倍地增长,形成电子雪崩。由于电子的质量比离子小得多。电子移动的速度比离子快许多,形成的电子崩的头部不断向前扩展,最终形成自持性气体放电。2、流注理论:在外施电场作用下,电子崩由阴极向阳极发展,由于气体原子(或分子)的激励、电离、复合等过程产生光电离,在电子崩附近由光电子引起新的子电子崩,电子崩接近阳极时,电离最强,光辐射也强。三、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不同1、汤逊理论:自由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并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与气体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当电子获得电场提供的足够动能时,就会使气体原子产生碰撞电离,形成新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2、流注理论:所加电压。

能够击穿空气的电压要多少伏? 想要击穿空气,要有几个条件:我们假定,空气中已经存在电离后的正离子,当这些正离子受到电场的驱动到达…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meejoosai习题1第36页1.简要分析汤逊理论与流注理论对气体放电过程、电离因素以及自持放电条件的观点有何不同?答:汤逊理论理论实质:电子碰撞电离是气体放电的主要原因,二次电子来源于正离子撞击阴极使阴极表面逸出电子,逸出电子是维持气体放电的必要条件。所逸出的电子能否接替起始电子的作用是自持放电的判据。流注理论认为形成流注的必要条件是电子崩发展到足够的程度后,电子崩中的空间电荷足以使原电场明显畸变,流注理论认为二次电子的主要来源是空间的光电离。2.解释α、β、γ、η系数的定义。答:α系数:它代表一个电子沿着电场方向行径1cm长度,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β系数:一个正离子沿着电场方向行径1cm长度,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γ系数:表示折合到每个碰撞阴极表面的正离子,使阴极金属平均释放出的自由电子数。η系数:即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行径1cm时平均发生的电子附着次数。3.均匀电场和极不均匀电场气隙放电特性有何不同?答:在均匀电场中,气体间隙内流注一旦形成,放电达到自持的程度,气隙就被击穿。不均匀电场分稍不均匀和极不均匀,在同样极间距离时稍不均匀电场的击穿电压比均匀电场。

#影响碰撞电离的系数的因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