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属于中医“下利”或“泄泻”的范围。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便为特征。引起慢性肠炎的成因主要由脾胃功能障碍所致。胃为水谷之海,脾主运化精微。若饮食不节,调护失宣,或情志不调,肝郁乘脾,或房室不节,命门火衰,不能煦脾,而使脾胃受病,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导致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于大肠,而成泄污。但也有因急性胃肠炎,失于调治而继发的。
中医通过辨证将本病分为以下3个证型,接下来一一为大家解答:
1、肝郁脾虚,运化失常。证候表现:腹痛作胀,泻下溏薄,挟有矢气,毎因愤怒,反复发作,多伴吐酸,胸胁满痛,舌边红,苔薄腻,脉沉弦。治疗法则以理气抑肝、和胃扶脾为主。
2、脾胃虚弱,运化失职。证候表现:大便溏或泻,饮食不化,食后脘闷,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肠鸣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濡弱。治疗法则以补气健脾、和胃渗湿为主。
3、脾肾虚寒,运化无权。证候表现:拂晓之前,腹痛肠鸣,随即泄泻,泻后则安,为肾阳不振,命门火衰所致。腹冷喜暖,时痛时胀,四肢逆冷,食少面黄,体倦神疲,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治疗法则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为主。
方药: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生姜、大枣。方中以补骨脂补命门火为主,辅以吴茱萸、肉豆蔻温中而固肠,五味子敛肠止泄,生姜、大枣以和脾胃。如年老久病、气虚下泄不止者,宜加参、芪及升麻等益气升提之类;若久泻滑脱不止者,可酌情选择加入诃子、赤石脂、禹余粮、乌梅、石榴皮等收涩药,具体情况根据病患的证候选择加减药物。
我是朱春芳医生,擅长利用中医诊治:糖尿病、痛风、胃肠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半身不遂、面神经麻痹、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病、湿疹、痤疮、皮炎、带状疱疹、鼻炎、结肠炎、失眠、肝胆疾病、甲状腺病及妇儿科等疑难杂症。如果还有哪些患者或者家属,对中医内科疾病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在平台留言,我会给大家详细解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