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工艺的优化 20世纪80年代,德国又发明了水冷壁式干熄焦工艺装置,使气体循环系统更加优化,并降低了运行成本。德国蒂森斯蒂尔奥托(TSoA)公司成功地将水冷栅和水冷壁置人干熄炉,并将干熄炉断面由圆形改成方形,同时在排焦和干熄炉供气方式上进行了较大改进,干熄炉内焦炭下降及气流上升,实现了均匀分布,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使气料比降到了1000 m3/t焦以下,进一步降低了干熄焦工艺装置的运行费用。TSOA干熄焦工艺技术在德国得到推广,同时该技术还输出到韩国和中国的台北。干熄焦工艺发展至今,虽然出现了不同的形式,但基本工艺流程大同小异,只是在装焦、排焦、循环气体除尘等方面有所区别。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TSOA公司设计的干熄焦工艺和日本新日铁设计的干熄焦工艺,这两种典型的干熄焦工艺在消化吸收前苏联干熄焦工艺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都有所创新,形成各自的特点,并使干熄焦工艺技术及其应用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中国的鞍山焦耐院和首钢设计院,以及武钢、宝钢、首钢在吸收消化日本干熄焦工艺技术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全世界正在用于生产的干熄焦工艺装置约130套。
干熄焦工艺的特点 煤在炭化室炼成焦炭后,应及时从炭化室推出,红焦推出时温度约为1000℃。为避免焦炭燃烧并适于运输和贮存,不能直接送往高炉炼铁,必须将红焦温度降低。一种熄焦方法是采用喷水将红焦温度降低到300°C以下,即通常所说的湿熄焦。传统湿熄焦系统由带喷淋水装置的熄焦塔、熄焦泵房、熄焦水沉淀池以及各类配管组成,熄焦产生的蒸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传统湿熄焦的优点是工艺较简单,装置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较少,生产操作较方便。但湿熄焦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其一,湿熄焦浪费红焦大量显热,每炼1 t焦炭消耗热量约为3.15~3.36 GJ,其中湿熄焦浪费的热量为1.49 GJ,约占总消耗热量的45%;其二,湿熄焦时红焦急剧冷却会使焦炭裂纹增多,焦炭质量降低,焦炭水分波动较大,不利于高炉炼铁生产;其三,湿熄焦产生的蒸汽夹带残留在焦炭内的酚、氰、硫化物等腐蚀性介质,侵蚀周围物体,造成周围大面积空气污染,而且随着熄焦水循环次数的增加,这种侵蚀和污染会越来越严重;其四,湿熄焦产生的蒸汽夹带着大量的粉尘,通常达200~400 g/t,既污染环境,又是一种浪费。为解决湿熄焦存在的问题,各国焦化工作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对湿熄焦装置及湿熄焦工艺不断进行改进,改进。
干熄焦的意思是什么 干熄焦是用循环惰性气体为热载体,由循环风机将冷的循环气体输入红焦冷却室冷却高温焦炭至250℃以下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