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古代爆发战争的时候,老百姓为了保住小命,会采用哪些办法

2020-07-27新闻14

在中国古代,只要一遇到乱世,老百姓都会被迫卷入战争之中。

之所以会卷入战争,是因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是从来就不允许四分五裂存在的。一般来说,只要朝廷控制力变弱,皇权的威严不再,诸侯必然并起,国家必然走向四分五裂。但是这种四分五裂,其实都是非常短暂的。因为中国古代一直有“大一统”这样的思想。因此,诸侯们必然起来打仗,一直打到一个诸侯把所有的诸侯消灭或者融合,最后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大一统国家。

这样的阶段,有时候时间很长,有时候时间又很短。比如五代乱成一锅粥,前后也就五十年。秦末很乱,但更是短短只有几年。不过有时候延续的时间又很长。西晋的短暂统一后,中国进入了长达四百年的乱世,直到隋唐时候,中国才重新走向统一。

(秦末战争)

不过,只要是战争,实际上最受伤害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为什么呢?一方面,他们必须前去参与打仗。如果他们不想前往,就会被强行拉去。“抓壮丁”的事情,也不是只发生在民国时期。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情都有。杜甫写的《三吏》《三别》,就讲到了老百姓被抓壮丁的事情。另一方面,老百姓还必须为了打仗,为军队提供粮草,而且是提供大量粮草。本来家里的青壮劳动力,就被抓去打仗了,人力严重不足。现在生产的粮草又还要供应军队,剩下来留给老百姓吃的,就更加少了。

总之,在战争年代里,老百姓的日子确实是非常凄惨的。如果能够躲避战争,当然是他们最好的选择。那么,在战争年代里,老百姓有什么办法来躲避战争呢?

一、躲进荒山。

陶渊明曾写过一篇《桃花源记》。后世普遍认为,《桃花源记》是一篇虚构和想象出来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地方是不存在的。但事实上,很有可能文章所讲的桃花源村是真实的。

古代的荒山野岭实际上是很多的。再加上交通不发达,躲到深山之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事实上,今天我们见到的很少少数民族,都是古代战争年代,老百姓为了躲避祸乱,躲到了深山老林之中,经过繁衍生息,最终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在少数民族那里,有着大量的这样的传说故事。

(网络配图)

二、结寨自保。

一到兵荒马乱的动乱时期,老百姓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结寨自保。

因为古代是家族社会。在一个地方,一般都是某一个家族是一个整体。或者地方上的几个家族是一个整体。这些家族,会把他们生活的这个地方,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地方,他们要努力保护自己的地方。

因此,当遇到动乱年代,到处都是打仗的时候,他们常常会团结起来,组建成一个军事集团,在村子外设置一些重要的军事设置。比如修建长城、碉楼等等。同时把村子里的青壮年集中起来训练,成为保护村寨的武装力量。

古代的很多史料记载及文艺作品中,都有非常多这样的记载。比如《水浒传》中的曾头市、扈家庄等等,都是这样的。直到现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遗迹遗址,这些遗迹遗址,都在诉说着当地人保护自己村庄的故事。

(背井离乡的逃难者)

三、外出逃避。

古代的打仗,主要都是一些青壮年在参与。因此为了逃避打仗,不成为战争的炮灰,他们都会想办法躲避。比如逃到外地去躲起来,等到军队离开以后再回到故乡。比如采用自残的方式,把自己的手指头切掉两个,把脚打断等等。

这种逃避的方法,虽然会被大家嘲笑,但是,毕竟参加互相厮杀的战争,也不能就叫做保家卫国。因此,避免变成炮灰,保护一条小命,其实是那时候绝大多数老百姓的第一选择。

当然了,虽说那时候老百姓有非常多的保护自己的方式,但是在强大的战争面前,这些方式都显得不堪一击,最终都不得不汇入战争的洪流之中,被战争碾成齑粉。这也就是古代老百姓的一种悲哀吧。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