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事官阶“都尉”、“校尉”哪个大? 对应现在的军事官阶是什么职务? 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尉为部队长之意。战国末当已有此官。秦朝为中级军官。汉朝时达到鼎盛时期,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清。
古官职“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 各个时期官职大小2113都不同,放在今天,校尉5261应该是担任作战部队长官的校4102级军官,小的如团1653长,大的如师、旅长等。校尉始置于秦朝,为中级军官。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两汉时的诸校尉都以戍卫京师为主要职责,东汉时五校尉多由宗室担任,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到汉末灵帝曾经特设西园八校尉,掌管京师附近的兵权。但此时随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如骁骑校尉(曹操)、折冲校尉(袁术、孙策、夏侯惇)、鹰扬校尉(曹洪)等,而地位则居于越来越多的各中郎将之下。魏、晋、南朝及北朝魏、齐均置,属领军将军;北齐时属左、右卫府。诸朝都城不在关中,仍称“长水”仅为沿袭旧名。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隋唐时期定例为武散官低品官号。唐、宋、元、明六品以下,清只限于八九品。明、清以卫士为校尉。明锦衣卫的校尉同差役。清除散官外,实职不用校尉名,仅为习称。
三国时期的,兵卒,门史,武卒,伍长,什长,队率,屯长,军候,军司马,都尉,校尉,中朗将,偏将军 大汉时的普通2113军队里的将领领兵情况设5261置如下:什长、五十人一队都伯(队率)、百4102人一1653屯屯长、二百人一曲军侯、四百人一部司马、八百人一旅都尉、二千人一营校尉、四千人一军中郎将、六千人偏将军(杂号将军)、一万人(四征、四镇、前后左右)将军、二万人卫将军、三万人(骠骑、车骑)将军、五万人大将军。而在禁军和羽林军中,中级军官相对说来设置得少一些,故而只有什长、百人屯长、二百人军候、四百人别部司马,然后上面就是校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