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沟村群众在村务公示栏查看惠农资金补助情况。
□刘传福 文/图
“大到几万块,小到十块八角的开支都贴在墙上,很清楚,我肯定不去上访了。”7月16日,古蔺县鱼化镇苗沟村74岁的村民刘胜强笑着对笔者说。这名过去常年上访的老人,究竟是被什么神奇的力量折服了?
苗沟村地处乌蒙山区国定贫困县古蔺,因诸多原因,之前一直有村民上访不断。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从全县的“上访村”到如今的“幸福村”,苗沟村几年间经历了怎样的蜕变?账目“不对劲”群众上访去
“集体林子流转了,除去分红,还有 3.6 万元去了哪里?”“2011年,大家应得的水稻种植补贴款2.18万元,哪个得了?”“我家有残疾人,为啥子不能享受低保?”……这些疑问过去一直困扰着苗沟村的村民。
刘胜强既是一名老党员,也曾经是一名村干部,他直言对村上的“糊涂账”看不惯。2011年,刘胜强召集老党员彭付康等人走上了维权上访路。
看到党员都要上访,群众对村“两委”更是不信任。鱼化镇纪委副书记王友回忆,因为人心不齐,过去村上开不成一场完整的会议。
该村的选举也是一个大问题。2016年11月,该村选举3名镇人大代表,候选人选票始终不过半。无奈之下,为了选举顺利开展,21名镇村干部只好分成7个小组,每3人为一小组,背着流动票箱,打着手电筒翻山越岭入户,直到次日中午才将代表选举出来。
各吹各的号,各奏各的调,干群关系极不和谐,苗沟村一时间成为该县以乱出名的“上访村”。会计师做账群众“家底清”
“苗沟村最大的问题,就是账务不透明。”2016年底,苗沟村党支部换届刚结束,时任鱼化镇纪委书记的邵杰就找到新当选的支部书记彭芳一起“会诊”,选定了村党支部班子要烧的“第一把火”——村务公开。
“不就是贴几张表吗?”彭芳手一挥,村“两委”随即将村上大小事务全盘托出,一股脑地公示公开。
“我儿子明明享受了特困和残疾人带动发展养殖业两项补贴,但上面就是一个笼统的1400块,是不是两项都享受了?”看着公示栏,1组村民余明芬很是怀疑。
带着不解,余明芬去村委会找到村主任陈应江,要求给个说法。“你家儿子特困补贴享受了400元,残疾人带动发展养殖业补贴享受了 1000元,我们只是把两项加起来公开了。”陈应江随即带着余明芬赶到镇社会事务办,打印了补贴明细给她逐项解释。
“公示公开要让群众服气,绝不能再贴‘坨坨账’,要把具体的项目都列出来,此外,还要请个与干部、群众没得任何利益瓜葛的人来做账,打消群众怀疑。”彭芳经过与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出资聘请县城有资质的会计师做账,将每一笔账务分类、分项、分层、分级地公示公开。
有了会计师做账,苗沟村的村集体账务以及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涉农涉民补助的每一笔金额、去向等 ,都 记 录 得 更 规 范 清 楚了。与此同时,这些账目还在村委会、每个组实行“双公开”,全部“家底”都如期晾晒在“阳光”下。“我们欢迎群众来监督,任何账务随时都接受大家的检验。”说这话时,陈应江很是硬气。心气顺人心齐集体脱贫显身手
村上账目“透明”了,群众心气顺畅了,大家都把精力集中用在了脱贫致富的大事上。
现在的苗沟村,诸如党员代表大会、群众代表大会一年要开二三十次,大家都踊跃参与。在镇纪委的监督下,所有的大小事都通过“大伙的事大家议”的办法定下来。
“这一届村干部的功劳很大,大家都看得见,也感到很幸福。”5组村民彭学昌竖起了大拇指。
换届以来,苗沟村在悄悄“变脸”:全面实施了农网改造工程,全天候用上了“舒心电”;修建水泥入户路30多公里,联通了外边的世界;新建蓄水池43口,安装管道41公里,全村都用上了自来水;流转土地引进产业的同时,还建起综合养殖基地,带动38户群众就业……年人均纯收入达7600元。
如今的苗沟村,涉及群众的红白喜事、生病住院等,村干部必帮;涉及村容村貌、公益项目等,村干部必管,群众都会积极主动参与。
“村务公示公开看似小事 ,背 后 的 意 义 却 十 分 重大。”泸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纪检监察机关在护航决战脱贫攻坚中,必须牢牢盯住“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上的点”,尤其是村上这个“点”,只有让所有项目、资金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才能彻底打消群众心中的疑点,全员凝心聚力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