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境由心生心若执境

2020-07-27知识10

心由静造,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 境由心生[jìng yóu xīn shēng]意思是表示心情好坏影响人们看景物的美丑,强调心态的重要性。人们眼中景物的美丑,与人们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例句:1、佛家有云,境由心生,因此,所谓的名胜,全在于你怎么看,有的名胜,你并不觉得它有多好;有的不是名胜,你自己却以为是个妙境。2、境由心生。魔由心化。魔怪虽是幻化之物,也能伤身害命。你们休要轻举妄动,想象自己坐在荆棘林中,身不动则不伤,心不乱则邪魔难犯。3、境由心生,心有何造?我只思,枉那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入枕寒。扩展资料:近义词:境由心造。境由心造:意指环境的美好与恶劣是由心境的快乐与否而决定的。1、佛的愿身,愿概略的说是四弘誓愿。他的心愿都显现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相随心转,身随心转(身是体质),环境随心转,是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2、在古典文学、诗词里,见到一些文人羡慕出家人,在他们想像当中,最好的环境都被出家人居住了,世法讲风水,风水绝佳之处都被出家人占有了。他们所说的这些话,乍听之下很有道理,因为自古以来的丛林寺院、道场,确实都是最好的风水,最好的修心养性生活的好环境,真正是山明水秀。境由心生,执卷念佛经是什么意思? 你搞反了。是心由境生。【心心所法。其性劣弱。执境方生。犹如羸人非杖不起。故色等境。识所攀附。名为所缘也。眼为有功能于色故也 即此一色。能引识起。名为所缘。为与识为力故也。由此道理。唯心心所。以心心所杖境起故。《俱舍论颂疏》简单地说,好比你本来在走路,心里没想什么,这时候你的“心”是没有什么的。但是突然对面出现一头老虎,然后你就畏惧了,也就是说,由老虎这个境,导致你生了个恐惧的心。老虎不出现,你的恐惧心就不会生。同理,看到美食起欲吃的心。想到某人比你赚的钱多生起嫉妒的心,等等一切,都是由境生心。执卷念佛经,就是端着,或捧着,或拿着经书念啊。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烦恼皆由心生。什么意思 你在大街上走着,有人从你身后拍你头顶一下。你回头一看,不认识,你会恼怒吗?你回头一看,好朋友,你会高兴吧?你挨打这个现象是完全一样的,但你的情绪却因你的取舍好恶之心而完全不同物随心转,境由心造)。所以说:烦恼皆由心生。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三者简单点讲,是反映我们身外的客观世界和我们内心的主观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准确点讲,是说我们自我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就好比在我们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失恋的时候,亲友离世的时候,差不多会达到“看山山无色、见水水无情的”的程度,无论多么美的风景在颓败的心情面前都将黯然失色。反之,在我们春风得意的时候,哪怕是万物沉眠的冬天,眼里也处处都是风景,到处都充满生机。能够真正理解并领会“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的真正内涵,我们即使不能完美自控情绪和理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主动性,不让情绪左右心境,不让纷扰的世事时时磨灭我们内心的斗志和热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种昂扬的意志去面对生活和未来。一种内在的成熟才能焕发出人格的魅力,也将使你有勇气、有能力在应对任何外界的变化之时,都能从容面对,淡然处之。出自仓央嘉措的诗集《问佛》。\ 共3 出自仓央嘉措的诗集《问佛》。我把全文发给你,希望你能喜欢 仓央嘉措《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美丽的容颜?佛曰∶那只是昙花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境由心生,心若执境,种种情感,苦乐自受。嗔心起现,焚毁一切,心静佛现,终归法界。轮回苦乐,皆是心生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段话说的就是四个字,说的很久也很老了,相由心生,如是而已,佛法在悟,非法,非非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命由心造,福自我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意思是:面相是什么样由内心的想法、态决定;所处的环境随着人的心情、情态而改变。每个人的命运是自己主宰和把握的,福气是自己创造、产生的。主要是讲凡是由人的自身态度、主观决定的。出自:佛教《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佛曰:“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由心灭。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给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种境界,也是操控情绪的源泉。要想自己成为什么样子,一切的取舍都在于自己。扩展资料“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福当自求”。上面四句就是“福由心造”的秘密,六祖惠能大师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一个人福报的多少,取决于自己的心念。人的先天命格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多是由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一念的善心,可以消除无量罪业;一念的慈悲,也可增加无量福德。天地本来最为公平,吉凶惟人所召,所以改造命运的根本之法就是从改变心念开始:净化内心,断恶修善,何愁福报不至?佛家讲境由心生,儒家讲心由境生,到底哪个正确? 师兄的问题可能是不少朋友的疑问,其实,佛家讲的境由心生和儒家讲的心由境生之中的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这里儒家所讲的心是指我们同日里说话看东西的心,打架骂人,吃东西,爱别人的心,就是现在常说的意识,可见心由境生是对的,当你对上不同的外境自然会有不同的心生起来,遇到爱就开心,遇到恶的就嗔恨,这是意识心的功能作用,儒家说的没错。不过,佛家讲的境由心生也不错,因为他指的心是第八识心王,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这涉及非常专业的佛学问题,是唯识学派的重要课程之一,他们认为,一切所有皆是第八识所变现,即唯识无境,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不过是由于共业众生的种子幻现而成的,而能见与所见都是心王所变现的,如梦如幻,所说佛说的境由心生,从这一角度看,佛说的也不错。两种说法只是由于我们文字中“心”这一个字的代表的意义不同,而引起了大家的不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