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评价简奥斯汀的文学特色 如何评价简奥斯汀这个人?

2020-07-27知识14

如何评价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 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初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几乎完全中断,小说创作被淹没在一派假浪漫主义之中,近40年没有产生任何重要作品。直至1811年,简·奥斯汀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才打破了这种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并为19世纪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可以说,《理智与情感》既是简·奥斯汀的成名之作,也是为英国文学开启一代新风的杰作。我将从这个文学史背景出发,围绕小说对“理性”主题的探索与挖掘、行文结构、人物类型及相互关系等三个方面,说说对这部小说的看法。01“理性”主题的探索与挖掘奥斯汀被认为是英语作家中最直言不讳的道德教育家。实际上,18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从笛福到菲尔丁等都带有道德说教的倾向,奥斯汀也没有脱离这个传统。但就从如何展开主题的艺术方法而言,奥斯汀则比前辈们更加完善和复杂。《理智与情感》同名电影剧照小说描述一对姐妹由于在“理智和情感”问题上持不同态度,而引起的生活风波。姐姐埃莉诺理智冷静,选择对象不重外表,注重人品,她沉着地承受了爱情的周折,终于如愿以偿。妹妹玛丽安多情善感,追求浪漫色彩的恋爱,轻易上了轻薄男人的钩,又被抛弃。直到在姐姐影响下逐渐变得理智起来。马克吐温如何评价简奥斯汀 jane的东西是很小资的,算是非常成的言情小说。英国人的评价是4寸象牙雕刻,对现实社会的反应比较浅,比较轻,马克吐温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总是对社会进行强烈的讽刺。简.奥斯汀的写作属于什么风格呢 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有点幽默,有点犀利,通俗却深刻。真正的智者并不愿意玩弄文字游戏。真理往往都是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她的《傲慢与偏见》。著名的维吉尼亚。伍尔芙说过:“在所有伟大作家当中,简。奥斯汀是最难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捉住的。她的文章大都描写她自己所熟悉的乡间所谓的体面人家的生活与交往,看来平凡而琐碎。但她却能通过那一次次宴会,一次次舞会,一次次牌局反映出英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细心的读者能从中了解当时的历史与社会。她能用最透辟的眼光向人们表示,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利益的结合。总而言之,观察的深度与才华横溢的嘲讽都能从她的小说中看出~那位知道有什么名人对简奥斯汀的评论?最好附名人的姓名。谢谢!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最近一百多年以来,“英国文学史上出现过几次趣味革命,文学口味的。如何整体评价简.奥斯汀的文学作品? 按顺序看完了《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劝导》和《诺桑觉寺》不…如何评价简·奥斯汀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地位,以及对简·奥斯汀的研究在国内外的情况如何? 简·奥斯汀在英国文学史上地位不低,作品也多次被拍成影视作品,影响力很大。但是国内对奥斯汀的研究搜索…如何评价简·奥斯汀的作品? 简·奥斯汀具有一种罕见的幽默感文|毛姆1 简·奥斯汀一生的经历几句话就能讲完。奥斯汀家出身古老,…简奥斯汀的写作风格? 1)讽刺手法的运用奥斯丁的讽刺艺术,不仅表现在某些人物的喜剧性格上,也不仅表现在众多情节的喜剧性处理上,而且还融汇在整个故事的反讽构思中,让现实对人们的主观臆想进行嘲讽。男主角达西最初断定,贝内特家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个女儿很难找到有地位的男人,可后来恰恰是他娶了伊丽莎白。而伊丽莎白呢,她曾发誓决不嫁给达西,可最后还是由她做了达西夫人。再看看那个不可一世的凯7a64e59b9ee7ad9431333264653363瑟琳·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伊丽莎白与她外甥达西攀亲,她不辞辛劳,亲自出马,先是跑来威吓伊丽莎白,继而跑去训诫达西,殊不知正是她这次奔走为两位默默相恋的青年通了信息,促成了他们的美满结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这几位“智者”受到现实嘲弄的同时,书中那位最可笑的“愚人”贝内特太太,最后却被证明是最正确的。她认为:“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种荒谬与“真理”的滑稽转化,尽管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但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索。2)对话的运用对话,是文学创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材料和基本手段。奥斯丁在创造人物对话时,一方面注意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于利用。如何评价简奥斯汀这个人? 简奥斯汀性格机智风趣、举止不凡、富有风情,对爱情始终报以忠贞态度。简出身于英格兰东南部的乡绅家庭,…有关于张爱玲与简奥斯汀比较文学专著,大家有没有知道的?跪求 苍凉与温情张爱玲与简·奥斯汀讽刺比较张爱玲与简·奥斯汀,一个成名在20世纪四十年代乱世的上海,一个默默耕耘在英国19世纪的乡下,除了相似的风靡世界的影响力,不同文化、生活背景下的这两位女性作家表面上看来几无可比之处。其实,这两个名字早在半世纪以前就有人放在一起做了比较,那就是令张爱玲在华语世界享有今天声誉的夏志清,他曾在《中国现代小说史》写到:“她能和珍奥斯汀(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本文作者注)一样地涉笔成趣,一样地笔中带刺…”①虽然都“一样地笔中带刺”,但因为时空和文化背景、成长经历、个人情趣的巨大差异,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在小说中却体现出了不同的“冷”与“暖”的色调,即苍凉与温情的风格表征,而在骨子里的,却是她们对所讽刺的对象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张爱玲悲哀的“讽世”,指向的是存在的虚无,她的讽刺态度是“慈悲”和“超然”;简·奥斯汀嘲讽的“劝世”,则指向的是理性的启蒙,其态度是“劝谕”与“褒贬”。一、反思存在与理性启蒙张爱玲常喜欢联想到“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这是她大家庭的背景带给她的阴影。从大家庭的鼎盛到衰落,张爱玲经历了比一般女孩子更多的人生哀乐,家世的阴影宛如一张无法。

#小说#理智与情感#达西#张爱玲#文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