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结构是如何被发现的? DNA双螺旋结构1952年,奥地利裔美国生物化学家查伽夫(E.chargaff,1905—)测定了DNA中4种碱基的含量,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其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这使沃森、克里克立即想到4种碱基之间存在着两两对应的关系,形成了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与胞嘧啶配对的概念.编辑本段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者1953年2月,沃森、克里克通过维尔金斯看到了富兰克琳在1951年11月拍摄的一张十分漂亮的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DNA晶体X射线衍射照片,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他们不仅确认了DNA一定是螺旋结构,而且分析得出了螺旋参数.他们采用了富兰克琳和威尔金斯的判断,并加以补充:磷酸根在螺旋的外侧构成两条多核苷酸链的骨架,方向相反;碱基在螺旋内侧,两两对应.一连几天,沃森、克里克在他们的办公室里兴高采烈地用铁皮和铁丝搭建着模型.1953年2月28日,第一个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终于诞生了.
DNA发现的作用和意义··急··! DNA-脱氧2113核糖核酸是生物遗传的基础,5261一共分为四种,记为A,T,C,G,这四种核苷酸以不同的顺序4102排列起来,组1653成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基因密码,控制人体蛋白质的合成。现今,这种人体的遗传密码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在医学上,如亲子鉴定,孕妇产前做的羊水穿刺也是通过分析胎儿的基因从而判断胎儿畸形与否,现在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基因组计划也是致力于破解基因密码,即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解到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DNA所发挥的不同功能,从而为人体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DNA的组成的发现 核酸的发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人们对它真正有所认识不过近60年的事.远在1868年瑞士化学家米歇尔(Miesher,F.1844-1895),首先从脓细胞分离出细胞核,用碱抽提再加入酸,得一种含氮和磷特别丰富的沉淀物质,当时曾叫它做核质.1872年又从鲑鱼的精子细胞核中,发现了大量类似的酸性物质,随后有人在多种组织细胞中也发现了这类物质的存在.因为这类物质都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而且都具有酸性,因此称为核酸.过了多年以后,才有人从动物组织和酵母细胞分离出含蛋白质的核酸.本世纪2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柯塞尔(Kossel,A.1853-1927)和他的学生琼斯(Johnew,W.1865-1935)、列文(Levene,P.A.1896-1940)的研究结果,才搞清楚核酸的化学成分及其最简单的基本结构.证实它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即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及核糖、磷酸等组成.其最简单的单体结构是碱基-核糖-磷酸构成的核苷酸.1929年又确定了核酸有两种,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RNA).核酸的分子量比较大,一般由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组成,分子量可达十一万至几百万以上,是一种生物大分子.这种复杂的结构决定了它的特殊性质.1928年生理学家格里菲斯(Griffith,J.),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