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冷门且特色的老弄堂? 正如提所说,想知道现在上海有哪些冷门的,特色的老弄堂。不需要特别有名气的那种。
上海现在还有多少居民住在弄堂里? 还有很多啊,你去市中心看看咯,步行街附近有很多来,基本每个区都有一两块这样的地方的。恩.描述下生活啊,比如每家人就一间房的,房子内部基本是木制结构的。恩,大家公用一个厕所啦,的确是大家用1个马桶的,恶心,现在让我再去住我肯定受不了.公用一个厨房间啦,啊,厨房间是公用的,但灶台是分开的哦。然后呢,住楼上的因为地板是木头的,所以走路都不能太大声也要注意不要有重的物件掉落在地板上否则发出的巨响会打扰楼下的人的。许多大婶会每天上午洗衣服,然后把衣服晾在路中间,或者自家房间的窗子外,走在外面要当心啊,说不定那里的肥皂水就滴进你的脖子里去啦。中午会是居民比较安静的时候,夏天就是大家拿椅子在自己家房檐下乘凉睡觉,啊,有空调的另当别论。冬天就是几个老奶奶穿厚厚的棉袄在太阳下打盹。下午两点后会热闹起来,一般会开个几桌搓麻什么的。然后到4、5点的时候,会结伴去买菜,结伴洗菜,结伴烧饭,哈哈反正会是比较热闹啦。再来晚上就看情况了,有些么继续搓麻,有些就窝家里看电视啦。老房子的孩子会比较开心,因为提供他们玩耍的道具会有很多,那里邻居之间的关系也都很好,所以孩子总喜欢一家家的到处乱窜。啊,偶尔外面会有来人收破烂或修。
上海弄堂的被遗忘的时光 王家楼(Wangjialou)在区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侧。明末吴、董二姓居此,名吴董二宅。后因张姓迁此,又称张家门。清初,王姓于此置田地,建鼓楼,用作敲钟扯旗,作为雇工耕作、收工信号,人称王家楼,因以为名。有中式二层楼房60多间。居民800人。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区境东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侧,凯旋路、番禺路之间。因明清间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园,人称富左家宅。占地6.7公顷。抗日战争初期,难民纷纷在此搭棚聚居或经营作坊。上海沦陷后,商人相继在此设厂开店。有纸浆、液压泵、蓄电池、橡胶等厂。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园路1376弄。在区境东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间。民国14年(1925年)建。有楼房25幢。居民500人。民国16年,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曾设在弄内48号(今34号)。范园(Fanyuan)即华山路1220弄。在区境东南部,江苏路、平武路之间。占地5公顷。民国5年(1916年)建。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12幢。业主自诩是当时模范的花园式洋房,故名范园。居民600余人。为区境高级住宅区之一。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华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区境东南部,法华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