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随着汉乐府的流行 《汉乐府》共有几篇?名篇有哪些?作者分别是?

2021-04-10知识8

长歌行 汉乐府 的全文翻译 翻译:菜园中的葵菜2113长得郁郁葱葱,清晨的晶5261莹在等待着阳光照耀。阳春带来了大4102自然的恩惠,希望1653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经常害怕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枯黄,百草也凋零。大河流向着东方奔腾而去,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是悔恨一生。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处:出自汉代时期《乐府诗集》中的五言古诗《长歌行》。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诗集》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

汉乐府民歌中最多的是哪一类诗歌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taomlchun1285《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23766与翻译【原文】:陌上桑①汉乐府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11)。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注释】:[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次作动词,采桑。[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善,有的本子作喜。[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5]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倭堕,叠韵字。[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9]襦(rú):短袄。[10]下担捋((lǚi)髭(zī。

#随着汉乐府的流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