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经中说不得背佛出门户什么意思 谈谈佛道儒的区别

2020-07-27知识11

佛经里说人间八苦 :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悔,求不得,放不下。 共1 八苦实际上就是苦苦,苦苦里面分八大类。又八苦者,乃人间之苦」。这个讲的就很贴实,我们人世间的苦。哪八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佛经里的放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凡圣人者,都是放下了二元对立心,而成为圣者。放下是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提起是什么?上求佛法,下化众生。僧人舍家弃欲,青灯古佛,不明者以为躲避逃脱责任,而实际上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先求自己觉悟,再想法设法觉悟别人。佛教的大乘行者,他们所作的事业,不但是自他两利,而且是利他重于自利,为人急于为己。孙中山先生曾说:“佛教以牺牲为主义,救济众生”,即是有见于此而说的。对于我们凡夫,放下,是心里放下,事还照常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当,因为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天到晚批评别人,不知道检点自己,就是“放不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就是“放不下”。扩展资料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其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通达佛法能为人讲说的人称为法师,精通经藏的称为经师,精通律藏的称为律师,精通论藏的称为论师,遍通经。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什么意思 人生有八苦生总是苦乐2113参半,知其乐,忘其苦5261。明其心,4102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1653。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人生第一苦—生苦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人生第二苦—老苦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人生第三苦—病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人生第四苦—死苦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佛家的八苦,是哪八苦? 八苦:生、老、病2113、死、爱别离5261、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爱别离就是4102喜欢的人不能在1653一起,怨憎会就是不喜欢的人总是碰在一块儿。求不得就是所求总是不能得到满足。五蕴是指构成一个众生(人)的五个要素:色(物质肉体)、受(感受)、想(概念活动)、行(意志活动)、识(了别功能或深层意识)。扩展资料:三苦的含义:①、苦苦—此乃欲界所受之苦(单指人间言)三途(地狱、饿鬼、畜生)之苦自不待言,就是生存人道,以感有漏之身,有生老病死,已名为苦,再遇到其他苦的环境,如冤憎相会,恩爱别离,所求不得,乃至天灾人祸等苦,一切众苦追迫,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譬如畜生已受痴昧无知之苦,更加被人鞭打、宰杀、烹煮、食啖等苦,其义相同。②、坏苦—坏是坏灭,苦乃迫恼之谓乃六欲天及色界天所受之苦,天上虽比人间快乐得多,但是非永远,有败坏的,如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虽受衣食随意,宫殿庄严之乐,乃其有漏十善所感,终有福尽堕落之日,其时有五衰相现:一、衣裳垢腻,二、头上花萎,三、身失威光,四、腋下臭出,五、不乐本座,其时痛苦非常。涅盘经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佛曰 人生有八苦出自佛经吗 出自梁简文帝《菩提树颂2113序》:“悲哉六识5261,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4102桥。八苦,即1653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法苑珠林·八苦部》)。人生有八苦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扩展资料:人生第一苦—生苦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人生第二苦—老苦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活的同时,已经死了。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人生第三苦—病苦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佛说渡人是什么意思 佛说2113渡人的意思:佛说“渡人如渡己,5261渡己,亦是渡人。佛教通4102过宣传自己的教义,让人们接受佛家的世1653界观和人生观,并用佛家的教义规范人们的行为,这就叫做“渡人”。拓展资料:当我们认为被误解时,会花很多时间去辩白。但没有用,因为我心里还有评判和是非,就找不到绝对的平衡。给大家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去了解,给我们省下辩解的功夫,跳出来看所有,不过一场梦幻。佛说:“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是渡人。当我们被误解时,会花很多时间去辩白。每个人其实都很固执。与其努力且痛苦地试图扭转别人的评判,不如默默承受,多给大家一点时间和空间去了解。看不开,就背着。放不下,就记着。舍不得,就留着。光说了别人对错,原来自己也不完美;只道别人长短,原来自己也有缺陷;尽看别人是非,原来自己也不是圣人。赤裸裸地来到世上,转眼赤裸裸地回去,最快乐的日子是在当下的时光里,找到了自己的踪影;渡人先渡己,未经磨砺,是没有深度的灵魂;一切有为法,今生的种种皆是你的因果前生;眼前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向宇宙下的订单;心清净,生活就美好;心柔顺,一切能安定。参考资料:-佛说渡人佛经咒语普通人可以可以念吗?有没有念什么什么咒语,就是窃法的?,不懂误入! 楼主此时的心情我最能理解,十几年前我有和楼主一样的处境,但得一“观音仙姑”的指点,叫我念【心经】,她说:“人有命运,命是由你累劫的善恶决定,但运可由你今生的行善。谈谈佛道儒的区别 佛:万法皆空!道:无为而2113治!5261儒:仁礼安邦!为什么呢?因为佛家认为大4102千世界都是由众生业力所1653造,所以我们所在的世界都是虚无的,变化的。故而佛家提倡:看破,放下。所谓“凡所有像,皆是虚妄。而道家用朴素的阴阳观看待世界,讲究以阴治阳,所以提倡“无为而治”,如《道德经》里所说:“为无为,则无不治。儒家在中国最兴盛,高手很多,就不班门弄斧了!总而言之因该是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为什么我说仁礼安邦呢?孔子说过,如果一生用一个字来修持的话是“恕”,这说明孔子很看重宽恕,这不就是仁吗?“礼尚往来”,这个是的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思想当然也要概括进来。为什么刚刚背熟了的佛经,现在却忘掉那么快?怎么样才能精进,求师兄们开示?阿弥陀佛 朋友,佛经是理解的,不是拿来背的,理解 了自然也记的住佛经了。只要理解佛经了,在生活中行佛经中宣扬的道理。《金刚经》里佛说了一段话,意思是说人过了河上了岸,船也。佛是什么??什么是佛? 一、佛,佛教术语,2113全称“5261佛陀”,是福慧两足尊,也就是福4102德和智慧修行圆满者。1653一切众生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都可能会成佛。佛是脱离了轮回的、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白的人,真正圆满觉悟的人,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者。【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示佛之尊贵。也可以把佛理解成神通广大的神仙,佛者觉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将宇宙万物三界诸相均看透的人就是佛。佛和汉语中的“圣人”相近,但“圣”无法表达出觉悟和修行,所以当时的译经者用了“佛”这个词汇。二、定义“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简单的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佛学大辞典》:佛为仙人中之最尊者,又称大仙,或金仙。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所。

#文化#佛经#佛教#渡人#佛教八苦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