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为什么哲学总是强调「阅读经典原著」,而科学却没有类似要求?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美只在形式不涉及内容

2020-07-27知识10

有哪些德国古典哲学著作适合初学者学习参考? 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是古典哲学发展的顶峰,二十世纪哲学不论是继承还是反对德国古典哲学,都绕不过去这两座丰碑。同时,在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许多前人的理论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道路,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海涅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恩格斯25本德国哲学经典著作:01《纯粹理性批判》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康德的“第一批判”哲学乃一切哲学的知识之体系。吾人若以哲学指评衡“一切哲学化企图”之原型而言,又若此种原型为评衡各种主观的哲学(此种哲学之结构,往往分歧繁复而易于改变)之用,则此种哲学必须视为客观的哲学。彼等乃知理性之所能洞察者,仅限于理性按其自身之计划所产生之事物,又知理性不容其自身机械的为自然所支配,必以依据固定法则之判断原理指示其进行途径,而强抑自然以答复理性自身所规定之问题。本书是康德。为什么会有人说,科学之上是哲学,哲学之上是神学? 有的人说,科学研究到瓶颈会遇到哲学,而哲学的上层是神学。大概意思就是说,科学是术,哲学是道,神学是…传说中有一个德国著名哲学家智商超过300 康德,一定是康德。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生于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贝格大学.从1746年起任家庭教师4年.1755年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在此期间康德作为教师和著作家,声望日隆.除讲授物理学和数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8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著作有:《关于自然神学和道德的原则的明确性研究》(1764)、《把负数概念引进于哲学中的尝试》(1763)、《上帝存在的论证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视灵者的幻梦》(1766)检验了有关精神世界的全部观点.1770年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同年发表《论感觉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则》.从1781年开始,9年内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广阔领域的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短期内带来了一场哲学思想上的革命.如《纯粹理性批判》(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出版后被指控为滥用哲学,歪曲并蔑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于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讲课和著述中再谈论宗教问题.但1797年国王死后,他又在最后一篇重要论文《学院。一,论述中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本质问题的代表观点.二,联系现实谈一谈你对人的美的理解. 在西方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历史,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在艺术,还是在艺术欣赏和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它是值得认真探究的是自然与艺术的形式美是如何关联的?尤其是在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认识论的一般形式和内容的经典讨论,这种探索艺术的知识和理解的性质有了新的含义.一,“美在形式”的思想,改变作为形式西方美感的重要领域一直是一个问题,在历史和艺术哲学的极大关注,同时它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矛盾的问题.什么是历史悠久的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问题可能刚才去过,而且还扩展后现代思想家.尽管类似的问题域,但意见不同在每一个时期,要相互区别,这种区别反映了自己的变化的思考.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古希腊哲学家和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往往会形成如美和艺术的本质.看来,毕达哥拉斯学派,艺术的数量和和谐产生的,这种和谐的关心形式问题.美和“美本身”的柏拉图具体的事情分开,那么艺术的具体工作为美的东西,只有美国本身,赋予和美国本身,模仿,艺术是模仿的模仿,而真理除了三层.柏拉图投入的形式和外形式的形式,这里的形式是指本领域的形式,它提供了起源和艺术的本质的思想;外形式是指模仿自然界的形状,这是本领域的状态的存在。德国古典主义哲学 3000字左右 主题在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 这些相关均可。 黑格尔。黑格尔对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上,它充分表现在他的著名命题“哲学史就是哲学”中,并能合理地推出其他三个相应的命题。黑格尔的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学说具有两大特征: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这两者应当是统一的,然而黑格尔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统一最终却由于他自己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立场而没能彻底实现。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真正回到黑格尔的哲学语境并联系到当代解释学的立场和观点,便不难发现他的思想在这方面仍具有某种重要的启示性。“哲学史就是哲学”,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黑格尔的著名论断。过去在这方面不乏一些真知灼见的研究,然而,由于它的意义很丰富,很深邃,到目前为止,依笔者所见,我们也许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并未被意识到,因此对这个命题仍有进一步发掘和认识的必要。当然,这样做需要有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它本身就是一种解释学的实践。为求真知,笔者不揣浅陋对它尝试着做一点新的探索和解释,以丰富其深刻的内涵,并想以此就教于学界同仁。一我们知道,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导论中表述的主题,它涉及到对哲学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哪些「哲学从入门到精通」的书单值得推荐? 本题已加入圆桌「好书看得见」,更多好书,欢迎关注>;>;>;在下一个哲学爱好者,以前都是漫无目的地…西方哲学主要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楼上的回答连哲学都不是,还不知道是哪里粘贴来的目录,还不是哲学史里的目录,居然被采纳,真实可悲。西方哲学大体按时间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之后便是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一般难以根据不同时间来划分其思想的基本特征。但现代西方哲学还分出一段过渡时期的哲学,这段哲学之后主要按哲学的内容分为大陆存在主义哲学和英美分析主义哲学。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基本特征是以自然本体为研究主题,探讨世界的基本或本质构成。自苏格拉底后开始将研究对象转向伦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哲学的集大成者和高峰。罗马时期的哲学可圈可点之处不多,主要是伦理学,或者是主要是研究如何达到幸福的方法。主流是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主义学派。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主要是以论证上帝存在为中心的,也包括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集大成者有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阿奎那的五路证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唯名论和唯实论的论争。近代西方哲学开始认识论转向,在前人无法得到确切真理的现实情况下,人们开始彻底思考人本身的认识能力。集大成者有笛卡尔、洛克、休谟、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德国古典。怎么理解美学上“崇高”的内涵?结合一些艺术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康德黑格尔之争及其当代哲学文化意义近代以前,传统哲学只承认理性认识的知识性。18世纪,德国哲学家鲍姆伽通表述了一种新的见解:认识过程实际有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两个方面,且两者都具有知识性。关于理性认识的知识叫作逻辑学,关于感性认识的知识前人未有发现,也就无名可冠。鲍姆伽通借用拉丁语中Aesthetics为之命名,中文直译为感性学。鲍姆伽通相信,感性认识中最为完善的形态是包括艺术在内的审美。鲍姆伽通关于Aesthetics的理解只是他独特的哲学认识论观点,却成为德国古典哲学构造其庞大美学理论的直接楔机。众所周知,欧洲自古希腊德谟克利特以来,历史上出现的哲学大师几乎都谈论过美、审美或艺术问题,但却没有人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建构完整的美学理论,直到德国古典哲学才真正将美、审美或艺术问题组织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将之视为哲学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Aesthetics才最终被确立为美学。这既是德国古典哲学对美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也是我们将Aesthetics译为美学而不是感性学的根本原因。然而,德国古典哲学的鼻祖康德和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美学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有很大差异,存在着争论,而且他们的美学之争蕴含着深刻的理论价值。正是。如何用康德的观点反驳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的话? 但是,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为什么哲学总是强调「阅读经典原著」,而科学却没有类似要求? 对于科学,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前沿学者,大概很少有人记得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那些改变了整个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