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各地方风俗不同的俗语 老北京春节如何吃:北京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首先进入节日的食品是“祭灶”用的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有些酸味儿,在生活不太富裕的时代,这是极好的美食.而且,家中有了糖瓜和关东糖,预示着春节已经不远了.当然,“灶王爷”不食人间烟火,这种希冀“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贿赂”,自然成为孩子们的口中之物.老北京人,特别讲究“过年”,于是便有了:“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民谣.民谣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在今天,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但在五六十年代只能在过年时方可大饱口福.春节时仅有以上几种食物,当然不算是丰富,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点—蜜供、萨其马等,不仅是北京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食品,亦是北京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一些小康的北京人,昔日还有除夕夜食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则与“吉庆有余”的吉祥话相联,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至于除夕之夜的饺子,其中的素馅饺子要用来敬。
关于松鼠鱼 那个…松鼠鱼是一种食物,没吃过,看上去不错传说:据说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苏州就有“松鼠鲤鱼”了,乾隆曾品尝过.后来便发展成了“松鼠桂鱼”.清代《调鼎集》中有关于“松鼠鱼”的记载:“取季鱼,肚皮去骨,拖蛋黄,炸黄,作松鼠式.油、酱油烧”.季鱼,应是鲫鱼.这条记载间接证明苏州乾隆年间有“松鼠鲤鱼”的传说是可能的.因为《调鼎集》中的不少菜肴均是清乾、嘉时的.其次可以说明今天的“松鼠桂鱼”正是在“松鼠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是,古代的“松鼠鱼”是挂的蛋黄糊,而今天的“松鼠鱼”是拍干淀粉.古代的“松鼠鱼”是在炸后加“油、酱油烧”成的,今天则在炸好后直接将制好的卤汁浇上去的.此外,今天的“松鼠鱼”在造型上更为逼真,其味酸甜可口,这些都是古代的“松鼠鱼”所难以比拟的.做法一〖主料〗:黄鱼1尾(重约700克.草鱼、鲤鱼均可)〖辅料〗:冬笋25克,豌豆25克,淀粉25克,玉米粉125克,姜米、葱米共10克,料酒10克.〖调料/腌料〗:清油1000克,香油50克,白糖100克,米醋50克,酱油25克,糖色5克〖制作过程〗1.将鱼去鳞、鳃,清膛洗净后剁去头,从脊骨处用刀片开,去掉梁骨,在鱼尾处平均分开,使两片鱼都带尾,去掉骨刺,麦穗花刀,洗净.2.将冬笋切成小。
哈尼族居住特点是什么?今晚的作业,急 哈尼族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楼房,土墙木,屋顶有平顶、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哈尼族社会发展不平衡,邻近汉族地区,明清以来即进入封建社会,接近傣族的地区,则受傣族封建领主统治;个别地区还残存一定的原始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特点.哈尼族仍保存着父子连名制,反映了父权制的确立.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相当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已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新年)和六月节.此外,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禁忌: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日常食俗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注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