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广场戏剧的发展 俄罗斯文化的戏剧发展

2020-07-27知识7

古希腊戏剧的发展是怎样的? 有问题,上知乎。知乎是中文互联网知名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古希腊戏剧发展如何? 古希腊戏剧的基本特征:亚里士多德将古希腊戏剧的特点归纳为三一律,即时间的一 致、地点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腊戏剧的情节通常只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也不变换。。俄罗斯文化的戏剧发展 现代戏剧的概念是大约300年前形成的。过去没有剧院,也没有固定的剧团和剧目。可并不意味着那时候没有戏剧。古俄罗斯最古老的戏剧可以说就是流浪艺人载歌载舞的表演。俄罗斯第一个剧院是1672年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时修的。1702年,彼得大帝下令在红场上建造了一座能容纳数百名观众的公共剧院,德国剧团曾在那里献艺。1757年出现了综合性剧院。1720年一个名叫梅多克斯的英国人在彼得罗夫卡和彼得罗夫广场交界处建了彼得罗夫剧院,演出歌剧和话剧。圣彼得堡的戏剧生活是从1752年邀请费奥多尔·沃尔科夫的业余戏班从雅罗斯拉夫尔到圣彼得堡演出开始的,俄罗斯戏剧的鼻祖—伊万·德米特里耶夫斯基和雅科夫·舒姆斯基就在这个戏班里,演出的剧目包括苏马罗科夫的悲剧、方维津和卡普尼斯特的喜剧。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些贵族庄园里出现了农奴剧团(舍列梅季耶夫庄园、尤苏波夫庄园、沃龙佐夫庄园)。19世纪,俄罗斯的戏剧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1806年开始成立了一些皇家剧院。1824年建立了小剧院,1825年又建立了专演歌剧和芭蕾舞剧的大剧院。1832年在圣彼得堡修建了亚历山大话剧院。当时,莎士比亚、席勒的话剧,以及奥泽罗夫的悲剧广泛上演,而俄罗斯皇家。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中国戏剧的历史与体裁一、国剧的晚出与早熟两个似乎相反的结论:其一,中国戏剧是成熟得最晚的戏剧样式。古希腊戏剧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很快进入它的鼎盛时代。古印度的梵剧出现在公元前后,在公元4至5世纪,印度梵剧进入它最辉煌的时代。按照可以确证的材料言,中国戏剧的成熟形态是在12世纪前后出现的。其二,中国戏剧是世界上迄今尚存的戏剧现象中成熟最早的样式之一。古希腊戏剧随着古希腊城邦制的崩溃而消亡了。古印度梵剧从总体上说,在公元10世纪左右,就已经消亡了。就目前尚存的世界各国戏剧而言,也可以说诞生于12世纪以前的中国戏剧是最早的一种。无论说早出还是晚出,都基于一个论断,即中国戏剧是在两宋年间出现并且很快就趋于成熟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研究中国戏剧的专家学者都同意这个论断。我们比较认同中国戏剧出于两宋年间这一观点,是因为两宋年间出现的南戏,有确切可靠的文献可征,而且它与此后相继出现的元杂剧、明清传奇,直到现在仍然广泛流传在舞台上的地方戏剧表演之间,存在一条十分清晰的发展线索。也必须指出,远在两宋以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丰富而又多种多样的雏形的戏剧活动。二、几度变迁宋代、尤其是南宋时期,在南方,可能。广场戏剧和剧场戏剧的关系? 广场戏剧一词,来源于‘露天剧场’也就是旧社会老人们常说的‘野台子’(野外搭的舞台)。村里给钱,戏班子接来就唱戏。有些‘气候规模’的才可以进旧社会的戏园子去唱戏,戏园子后来发展成今天的‘剧场戏剧。它们的相互关系是社会进步了,戏班子由野台子走进了剧场。现在还会离不开广场戏剧,广场戏剧填补了广泛性,娱乐性、廉价性。剧场适合一些带灯光布景的‘阳春白雪’。剧场能让演员有一个较‘正规’的感觉。?为什么河南地区的地方戏曲发展的这么好? 谢谢你的邀请!我来说说我的看法。为什么河南地区的地方戏会发展的这么好?我觉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的好!我平时生活中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我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拿河南的豫剧来说吧,河南豫剧被称为中国的第一大剧种不是徒有虚名的,你可以看看身边的人,或者看看附近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合,几乎都有豫剧的存在。这不仅仅是在河南,据很多网友的反应,全国大概有二十多个省份都会出现豫剧的身影,比如新疆,台湾省,深圳,广州等。河南地区的戏曲之所会传播的这么广泛,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㈠戏曲本身的原因。戏曲本身的特点会决定这门艺术的影响大小以及是否能让更多的观众的接受这门艺术。⑴河南的戏曲包容性比较强,特别是豫剧。一门艺术的包容性强,会决定这门艺术会接受更多的听众,同时也决定这门艺术可以传播的更加广泛。豫剧不像京剧,豫剧本身能够接受各种观众,大家都能很容易的接受这门艺术,喜欢上这门艺术。⑵戏曲本身通俗易懂,容易让人接受。河南的地方戏的一大特点是唱词比较简单,通俗易懂,十分的接地气,也是这个原因决定了河南很多地方戏能够吸引这么多观众。我觉得这也是通俗艺术所具有的优点,毕竟高雅的东西很多人欣赏不动,比较通俗易懂的东西才是。中国的戏曲发展是不是应该靠市场的运作才能持续发展? 对

#戏剧#艺术#中国戏剧#戏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