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齐梁陈哪个国家笃信佛教 如何理清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

2020-07-27知识12

如何理清魏晋南北朝那段历史? 魏晋南北朝全称三国两晋南北朝,一共14个朝代。从220年曹丕称帝至589年隋朝建立,这段时间只有37年的大一…大唐名相、儒家宋?为何要和佛教过不去? 人都有同情之心,人也同样会有生老病死的劫,所以,无论是贫贱富贵都有同情苦难的人的心。当然,随着生活阅历的原因,有些人变得弱了,有些人永远保持着。为此,慈善这一行为早就存在了。然而,国家将慈善作为日常行为也就是建立慈善机构,出现的时间并不早。大约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之前,较多的是政府进行税收减免以及民间个人的慈善行为,虽然也有成立机构的文字记载,但大多语焉不详,料度也并非常设机构。只有当佛教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思想的加强,到了南北朝时期,信奉佛教的帝王权贵们发起了慈善运动。而到了隋唐时期,统治阶层却发现这里面的问题比较多,大唐名相宋?上书唐玄宗:废止佛教的善举。孝文帝(1)信奉佛教的皇帝们中国有组织的慈善机构是跟随佛教传入而出现的。自中国东汉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了中国被称为浮屠教,其实佛教在此之前如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曾看到过佛教徒,但有确切记载的则是永平八年(65年)。佛教进入后,就有个零星的救助行为。其后,佛教寺院社团内部就有了一些有组织的常年救济慈善行为。南北朝时期总体上是崇信佛教的,主要原因同样是,南北朝时期无论是我们汉族还是其他民族都处于长期动乱时代,不要说老百姓就是统治阶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个地方? 南北朝,南京佛教道教有冲突吗 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佛教和道教有没有冲突,算卦和佛教有没有冲突。那么先要了解周易的起源。周易的内容十分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它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周易》内容累积甚多之人生经验,以数理逻辑、汇萃万物,其哲理可应用一切人事时地物上之措施,故上能探求宇宙本体而知天命,下可指导人生之行藏,而成为一部人生重要处世与行事之宝典。故人称“书中之王、群经之首”,是一部天下人间的大经大法。《周易》不只是用来算命的,也是用来了解自然法则,了解宇宙的真相。而佛教是让人们行善布施,认识因果。所以我认为两者并没有冲突。至于佛道有没有冲突,首先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公元1世纪,佛教出现大乘与小乘之分。公元前3世纪,在阿育王的支持下,佛教开始在亚洲传播开来,往南首先传入斯里兰卡,然后东传到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南传佛教多为小乘佛教。北传佛教则以。哪位大神能帮忙罗列一下梁武帝萧衍的功过是非? 梁武帝萧衍一生传奇,是南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萧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464-549),字叔达,小名练儿,父亲萧顺之是萧齐的重臣,与萧齐皇室同宗,萧衍是齐武帝萧赜的族弟,齐高帝萧道成与萧衍从辈分上看是叔侄的关系,萧衍同他的父亲与萧齐皇族一样,同为侨居南兰陵之素族,丹阳也是他们的故乡。公元501年3月,萧宝融在江陵即皇帝位,任命萧衍为尚书左仆射、都督征讨诸军事。萧行从襄阳出兵,直取汉口,在加湖(今湖北黄陂东南)一战中,他大败萧宝卷的征讨军,进逼江州,江州刺史陈伯之迎降,萧术遂乘胜东下。不久荆州的军政大权全落在萧行手中。乘萧齐内乱,他率大军攻入建康,杀萧宝卷。公元502年4月,萧衍下令谋臣沈约、范云和夏侯祥迫使和帝禅位,萧衍在建康南郊称帝,改国号为梁,当上了梁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梁武帝。梁武帝在位48年,终年86岁,是南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梁武帝是一个信仰佛教的皇帝。他曾于公元504年发敕宣布:“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正道,其余九十五种皆是外”他在建康大造佛寺,增加到五百道。联合外道以事如来多,最大的同泰寺,也是他造的。梁时全国的寺院有近三千所。他早晚到寺礼拜,还四次舍身当和尚,不做皇帝了,每次舍身都由朝廷大臣。不爱江山爱寺庙的佛系皇帝为何不得善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到佛系皇帝,就不能不说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梁武帝在位48年,享年86,论在位时间和寿命,在中国帝王圈都能排位前列,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建立者,在当时,论在位时间长短,梁武帝只输给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而论寿命,萧衍却是之前历代皇帝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即便加上后世,也只是不及号称“十全老人”的爱新觉罗·弘历一人而已。而论文学,萧衍也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文豪。他的诗歌他的赋,在文学史上说起来,比起那位写诗万首却无一被人记住的弘历,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萧衍笃信佛教,曾四次出家,只是几次出家就跟演戏一样,出了家又还俗,还要让臣下拿钱去赎回“皇帝菩萨”,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教,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萧衍不仅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梁武帝萧衍如果萧衍在85岁那年就离世的话,他的人生与名声将是相对完美的,可惜一切的一切,只因萧衍多活了一年,而梁武帝在位最后一年的那件事。历史上有哪些玩禅让制的高手?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下面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中国“禅让制”的高峰,应该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东晋到南朝,几乎把“禅让制”完全做到了流程化模块化程式化的程度。(1)“禅让制度”的“典型案例”。王莽代西汉曹魏代东汉司马代魏宋代东晋齐代宋梁代齐陈代梁(2)“禅让制度”的“标准流程”标准流程从司马代魏开始,后期慢慢程式化。① 司马昭从曹魏皇帝手中拿到的封号是—晋公,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加九锡(ci,四声);②曹操从汉献帝手中拿到的尊荣是—魏公,丞相领冀州牧,加九锡,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③ 宋刘裕篡位前,被封相国、宋公,总百揆(kui,二声,总百揆也就是总领百官)、扬州牧,加九锡;④ 齐萧道篡位前,封齐公,相国,总领百官,加九锡,同时还兼任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⑤ 梁萧衍篡位前,封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建安郡公,进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梁公,备九锡之礼,加远游冠,绿缤绶,位在诸王上;⑥陈霸先篡位前,被封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领扬、南徐二州刺史。“总百揆,赐黄钺,加九锡,封陈公”;(3)“禅让制度”的终结。南梁武帝萧衍作为一个信仰佛教的皇帝,应该是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宣扬佛法,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王朝打住了么? 佛教最讲究的就是要经过自己的修行而成佛,积德行善这些都是修为的最好途径之一。梁武帝能够吃素,同时礼…

#汉朝#唐朝#梁高祖#南北朝历史#佛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