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已知销售数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怎样求边际贡献和息税前利润?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又称为“边际利润”或“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全部产品边际贡献=全部产品的销售收入—全部产品的变动成本 息税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企业支付的所得税。单价和利润是正向相关,单价提高有利于增加利润,降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和利润反向相关,单位动成本增加,单位边际贡献降低,利润降低,增加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和利润反向相关,固定成本增加,需要更多的边际贡献弥补,所以增加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降低利润,销售量本身不影响临界点销售量,只影响利润,销售量增加,利润增加。扩展资料: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一定量的品种边际贡献首先是用来弥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固定成本总额,在弥补了企业所发生的所有固定成本后,如有多余,才能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431356565构成企业的利润。这就有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1)当提供的品种边际贡献刚好等于所发生的固定。
单位边际贡献和利润有关系么 边际贡献与利润总额成正比,即边际贡献越大利润总额也越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要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自己的目标利润),必须始终抓住增收(增加边际贡献)和节支(减少固定成本)这两大环节。在低价竞争中,企业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愈来愈低,而有无边际贡献已成为企业预测、规划目标利润,进行日常经营决策和实施业绩考核的基础。边际利润是反映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能为企业增加的收益。销售单价扣除边际成本即为边际利润,边际利润是指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利润。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所得到的就是会计利润。扩展资料: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法是指以有关方案的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企业的生产受到某一项资源,如原材料、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数有限制时使用在决策时要优先安排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最大的那种产品进行生产。常用于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互斥方案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单位资源贡献边际的计算公式: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单位贡献边际÷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定额单位资源贡献边际是个正指标,根据它做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选择该项指标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运用贡献边际。
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缺点 缺点:1、经济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2、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这可能会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多的利润。3、利润最大化往往会是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即只顾眼前的最大利益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优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扩展资料:对MR=MC这一利润最大化原则,可用数学推导加以证明:设π为利润,Q为厂商产量,TR为厂商总收益,TC为厂商总成本,则π(Q)=TR(Q)?TC(Q)利润极大化的必要条件是π对Q的一阶导数为零。而TR对Q的一阶导数就是边际收益MR,同样,就是边际成本MC。所以,当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极大。利润最大化的充分条件还要求π的二阶导数为负数,即它表示,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要大于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一般来说,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边际成本函数的斜率为正值,而边际收益函数的斜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为零,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为负值。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如果要实现布局高溢价产品实现货值最大化=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