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乐府的叙事诗 简述汉乐府诗歌的特点

2021-04-09知识2

为什么说汉乐府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成熟 因为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压倒优势.《诗经》中仅有几首叙事诗(如《七月》、《东山》《氓》),大多是抒情诗,且多用重章叠唱的形式.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的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毕竟有了相当多的成熟的叙事诗.现存的汉乐府诗,约有三分之一为叙事性作品.这些叙事诗,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表现人物事件比较灵活.短篇则往往截取生活的一个典型片段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和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如《东门行》,只写了丈夫拔剑欲行,妻子苦苦相劝的场面,但诗歌背后的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又如《十五从军征》,一面是六十五年的从军生涯,苦苦思乡;一面是家中多少天灾人祸,亲人一一凋零.这一切都不说,只说老人白头归来,面对荒凉的庭院房舍和一座座坟墓,人生的苦难,社会的黑暗,乃至更多人的同样遭遇,尽在其中了.中等和长篇的叙事诗,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则有更多的描绘和情节的展开、矛盾冲突的起伏.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是在汉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代的叙事诗,在体裁分类上,一般都归附于乐府体.许多名篇,直接以“歌”、“行”为名.汉乐府诗开创了新的诗体汉乐府诗。

汉代乐府中叙事诗文学赏析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摘要:汉代乐府叙事诗以其饱满的主人公形象和完整的叙事情节,成为我国叙事诗成熟的标志,同时乐府叙事诗取材于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手法,采用感事型叙事模式以及叙中插画的独特叙事方法,展现了我国汉代叙事诗独特的文学魅力,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关键词:叙事诗古代文学汉代乐府名篇引言在我国古代诗词的辉煌成就中,长期以来主流是抒情诗,而叙事诗是第二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叙事诗没有完善的文学体系。这种体系不是通常意义上从《诗经》到乐府的一脉相承的系统,而是具有《诗经》和乐府两个不同的源头,分别代表了官方与民间的不同体系,两者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系统叠加起来系统研究,可以完整地展现出我国古代叙事诗的源流。一、汉代乐府与叙事诗汉代乐府是搜集、整理并保留下来的流传于当时的民间歌谣,是两汉之际朝廷的音乐机构。《汉书·艺文志》载:“自汉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即说明了汉民间乐府的由来。二、乐府叙事诗因此,我国汉代乐府叙事诗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而形成一种融合着“情”的感事型叙事模式。如《妇。

汉乐府最有代表性的叙事诗为《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叙事诗是#汉乐府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汉乐府的叙事艺术#汉乐府最长的叙事诗#汉乐府的叙事手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