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的符号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符号学作为一种理论正式起飞。索绪尔符号学直接发展成六十年代结构主义大潮。雅各布森、列维-斯特劳斯、巴尔特、格雷马斯、托多洛夫等人,把结构主义发展成为六十年代最显赫的学派;符号学开始卷入其他思潮:马克思主义(戈德曼、阿尔都塞)、心理分析(拉康、克里斯蒂娃)、现象学/解释学(梅洛-庞蒂、利科)等。这些人大都不承认自己属于一个名叫“结构主义”的运动,但是他们却毫不讳言对符号学的热情。在稍晚时候,莫斯科-塔尔图学派开始在苏联形成;而艾柯、西比奥克等人开始发展皮尔斯这一支的符号学。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符号学成为人文社科规模宏大的方法论。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索绪尔模式一家独大。《当代符号学译丛》译丛八本已经由四川教育出版全部出版《存在符号学》Existential Semiotics,by Eero Tarasti《符号学对哲学的冲击》The Impact ob Philosophy by Semiotics,by John Deely《社会符号学》Social Semiotics,by Robert Hodge&Gunter Kress《符号自我》Semiotic Self,by Norbert Wiley《香烟,高跟鞋,及其他有趣的东西:符号学导论》Of Cigarettes,High Heels,and Other Interesting Things:An Introduction to 。
赵毅衡的其他介绍 《中华英才》赞其为“忘记年龄的智者”在社科院里“凤凰涅盘”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全国开始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这一年全国共有名额10708人。这一年,对于他来说,似乎来得太晚些,就像久旱的禾苗遇到姗姗来迟的甘霖一般。赵毅衡听到消息后,不顾一切地从矿区挣脱出来,下决心要为自己的理想与前途做一次久违的努力。拿惯了铁锹的手重新拿起笔,走进考场,此味实在难嚼。他选报的招生院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导师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卞之琳先生。这对于蛰居多年的赵毅衡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社科院作为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人文社科科研机构,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卞之琳先生又是现代诗歌大师,对于这位名扬四海的文学前辈,赵毅衡可谓是久仰大名。经过一番苦读,赵毅衡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几年里,赵毅衡如同凤凰涅,将自己锤炼成了一名成熟的青年学者。很快,他在社科院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崭露头角。由于赵毅衡的勤奋,1981年刚一毕业的他,就受邀出访美国。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赵毅衡是中国首批“富布赖特学者”。所谓“富布赖特学者”,是指从1946年开始的,由美国政府主导的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国际合作。
赵毅衡的介绍 赵毅衡,男,汉族,1943年出生于广西桂林。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卞之琳先生,是莎学专家卞之琳的第一个莎士比亚研究生,获文学理论硕士学位(1981)。80年代中期,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现为四川大学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及符号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1与虹影结婚,2003年离婚1,2007年与西南大学教授陆正兰博士结为伉俪,定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