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什么是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八大

2021-04-09知识3

《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与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taomlchun1285《汉乐府·陌上桑》原文、注释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23766与翻译【原文】:陌上桑①汉乐府日出东南隅②,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③,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④,桂枝为笼钩⑤。头上倭堕髻⑥,耳中明月珠⑦;缃绮⑧为下裙,紫绮为上襦⑨。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⑩。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11)。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12)观罗敷。【注释】:[1]陌上桑:在林间的小路上采桑。陌:林间的小路。桑:名次作动词,采桑。[2]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3]善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善,有的本子作喜。[4]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笼,篮子。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5]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6]倭(wō)堕(duò)髻:发髻名。其髻像云堆叠,歪在头部的一侧。倭堕,叠韵字。[7]耳中明月珠: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明月,宝珠名。[8]缃绮: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9]襦(rú):短袄。[10]下担捋((lǚi)髭(zī。

汉代\"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乐府本是秦汉时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一方面为文人创造的诗歌制谱配乐并演奏,一方面采集民间歌辞。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所唱的诗也称乐府,于是“乐府”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1343565便由音乐官署的名称,一变而为诗体的名称。作为诗体的名称,乐府又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狭义的乐府指汉以来入乐的诗,包括文人制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乐府包括那些并未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模拟乐府体裁的作品。现存的两汉乐府民歌共三四十首,大多收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扩展资料: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供统治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非常相似;另一部分则是民间流传的俗乐,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乐府的设置最迟是在汉惠帝二年(前193),但在汉武帝时搜集民间俗曲才趋于兴盛。《乐府诗集》现存汉代乐府民歌四十。

什么是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2113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5261,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4102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1653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共有一百三十八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加上东汉民歌和文人的作品,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而以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乐府诗集》是根据音乐类别分别排列作品,与汉乐府有关的凡四类,其中《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杂曲歌辞》收录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自东汉。汉乐府以民歌居多,民歌也正是其中精华。人们提到汉乐府,就一般意义而言,往往是指汉乐府中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东门行》、《孤儿行》、。

#汉乐府老大徒伤悲#汉乐府考点#汉乐府八大#汉乐府诗集大全10首#汉乐府上邪朗诵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