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克孜尔石窟 被谁破坏 克孜尔千佛洞可以让游客参观壁画吗

2020-07-26知识15

克孜尔石窟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新疆的石窟(又名千佛洞)计有12处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克孜尔石窟。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木札特河谷北岸悬崖上,有236个石窟,这是古龟兹国的一处石窟寺群,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开凿于公元3世纪,唐代废弃。时间比敦煌石窟要早,因西域佛教的流传较中原为先。窟形体制主要是毗诃罗式(即僧房群式)和支提式(即中心塔柱式)。现只有75个洞窟窟形完整。彩塑大部分在伊斯兰教进入南疆取代佛教的岁月中遭破坏,后又被外国人盗窃,现已看不到完整的塑像。壁画尚保存下来1万平方米左右。题材繁多,情节离奇,主要是佛本生故事画,仅第17窟就有38种之多,被誉为故事画之冠。第38窟所画伎乐图,有20个乐师,各奏一件胡地乐器,如琵琶、箜篌、横笛、筚篥等。龟兹的舞蹈少女体态轻盈,姿态优美。第175窟还有耕地图、制陶图。石窟后壁有不少古龟兹文题记,对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很有价值。克孜尔石窟壁画以西域的凹凸画法驰名中外,线条刚劲有力,严谨生动,又能与立体烘染的技巧相协调。衣纹有薄衣贴体、衣服紧窄、衣纹稠叠、曹衣出水等式样,头面手足等肌体部分,则着意染出凹凸分明的立体感。对人物的结构、动态与神情的把握都很娴熟。这些壁画还善于将。克孜尔石窟的文物保护 在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有三种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就是古城遗址、石窟和墓葬。石窟做为佛教艺术的综合体,集建筑、壁画和雕塑为一体。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起点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中国最西处最早的一处大型石窟群,石窟壁画最早开始于公元三世纪,距敦煌壁画还要早三百年。但是由于风蚀、洪水、地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为的和历史的原因,壁画的破坏已令人触目惊心,建国以后石窟的保护受到重视。早在1961年,克孜尔千佛洞就被国家列为首批重点保护文物,佛洞的大规模整理发气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两次拨款对千佛洞进行了岩体加固,壁画修复等抢救性保护。由于克孜尔石窟所依存的山体是结构松散的沙岩,因此雨水、洪水的冲涮会使壁画和石窟面临毁灭性的威胁。从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又拨款800万元,决定对27个具有较高价值的佛洞进行岩体加固。克孜尔千佛洞的疯狂掠窃 克孜尔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令人驻足良久,令人浮想联翩。但是,石窟处处满目疮痍,却实在令人心痛,令人惨不忍睹:放置释迦佛的拱型佛龛里空空如也;壁画上所有佛像左半边袈裟均被剥走—因为它是金箔制成的;甚至整壁整壁的壁画被人揭走,只在洞壁上留下斑斑斧凿的痕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踵而至的西方探险队从克孜尔石窟劫掠走大量精美的壁画。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特别是德国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还陈列着大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位于文管所北面半山腰上的 76号洞被称为“孔雀洞”,高大的石窟里曾以绘有众多孔雀而知名。但打开洞一看,不禁大失所望:不仅石窟正中的一座立塑坍塌,四壁和旧洞上的孔雀画面也刀痕累累,疮痍满目。但从残存在洞顶上的几只孔雀来看,无不翎羽艳丽,栩栩如生。仿佛只要稍的惊动,她们就会振翅飞走。久久凝视着这如此精美而又狼藉不堪的孔雀壁画,真如万箭穿心。这些浸透着古龟兹人血汗的惊世之作,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却屡遭外国考古学者和探险家的窃取。甚至在“取”不走的时候,这些“文明人”还进行丧心病狂的破坏。在克孜尔千佛洞,他们不仅盗走了众多雕塑,还用胶布粘走了大量壁画。据有关文物部门。对破坏克孜尔石窟群的游客,你想说些什么 你好。我觉得对于这种没有公德心的游客,饿哦只想说,没素质。但是呢,很多人光靠语言的抨击是不知悔改的,只能让对方付出代价,才记得教训。新疆著名三大佛教石窟 石窟又叫石窟寺,是佛教寺庙的一种。因为其中往往绘制或塑刻有大量的佛教壁画和佛像,所以通常被称作“千佛洞”。新疆石窟寺的凿建开始于东汉时期(25—220),魏晋(220—420)南北朝(420—589)时最为兴盛,唐代(618—907)时凿建规模稍减,最晚的石窟寺建造于元代(1206—1368),前后共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石窟寺大多建造在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1303634迹罕至的幽僻山谷,傍山崖而凿,结构简单,但坚固异常。新疆现已发现的石窟群有17处,洞窟多达960多个。其中最著名的有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群,库车县的库木吐拉石窟群和鄯善县的吐峪沟石窟群等。1、克孜尔石窟群不仅是新疆、而且是全国最早最大的石窟群之一。现存石窟236个,上起东汉,下至元朝,其中三分之一保存尚称完好。石窟的建筑样式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供奉佛像和供人拜佛的支提窟,一是供僧侣们起居修行的毗诃罗窟。克孜尔石窟保持了两种不同功能洞窟早期结构的典型模式。克孜尔石窟中的塑像早已荡然无存,精美的壁画尽管遭到外国考古队和探险家的劫掠,还仍然留存1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壁画采用的红、绿、蓝三色晕染画法,代表了新疆石窟壁画的独特风采。2、库木吐拉石窟群横列。龙门石窟里的佛头像,大部分都是烂的,是谁破坏的?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云岗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我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据说一个历时400多年的工程,现如今是我国古碑刻最为集中的地方。龙门石窟不仅因其灿烂的文化史为大家所熟知,其山水风景也是一绝,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但是,让人遗憾而心痛的是,龙门石窟内有600到700尊佛像都没有佛头,那么为什么佛头会没了?佛像是佛之形像,有雕塑像、画像(绘像)二种,然而通常仅雕塑像称佛像,画像则称图像。印度古代认为雕画佛像乃是冒渎神圣之事,故古雕刻,仅止于以佛法、菩提树、佛足迹等标记象征佛。但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雕塑佛像开始盛行。佛像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优美、宁静的审美情调。但是,作为佛像最精彩的部分,佛首也往往是文物盗窃分子的首选目标,这些没有佛头的佛像,可以确认是遭到过人为盗割流失。那么这些被盗割的佛首又去了哪里呢?这里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完全统计,164万余件中国文物散落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国文物学会还有一份统计数据,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约有1000万件之多…这是一个多么沉甸甸的数字。在《举起手来-追击阿多丸》中,在不得不炸毁。克孜尔千佛洞可以让游客参观壁画吗 克孜尔千佛洞可以让游客参观壁画克孜尔石窟群现存壁画约 10000平方米,有关专家说,这在世界上是仅次于敦煌画的艺术宝库,堪称“中国第二敦煌”。这里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等。克孜尔千佛洞壁画,既有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艺术有选择地巧妙接受,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的智慧。他们用粗犷有力的线条,一笔勾划出雄健壮实的骨胳,用赭的色彩,烘染出丰富圆润的肌肤,轻轻一笔画出布置均匀的衣褶,又借助一条飘曳的长带,表现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意境,使人一看到那些“飞天”,便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感。有关学者说,克孜尔千佛洞的“飞天”,同背上生着双翅的古代欧洲的“飞神-安琪儿”相比,在艺术上显得更成熟,更为浪漫。据了解,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设立保护所开始对克孜尔千佛洞进行保护。到上世纪70年代,因为壁画脱落现象严重,不少洞窟墙壁出现大片空白,再加上洞窟处于地震多发区,窟内出现很多裂缝。当时受人才、技术、资金等制约,保护人员简单地用水泥涂抹了洞窟空白的墙壁,这对克孜尔千。

#佛像#壁画#新疆历史#文物#龟兹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