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十年生死两茫茫毛笔字帖 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怎么写出来的?

2020-07-26知识9

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怎么写出来的? 一首断肠曲,此生难再续江城子·记梦 苏轼(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我们都知道,这首《江城子》是苏东坡为悼念其亡妻所写。其妻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夫妻二人恩爱情深。可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只可惜天命无常,王弗在二十七岁就去世了。发妻去世,给了苏东坡绝大的精神打击。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了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曾经恩爱夫妻,突然撒手永诀,逝者如斯,转瞬已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亡,但过去美好的情景却历历在目“自难忘”!苏东坡生性倔强不屈,为官场所不容,因此一贬再贬,仕途艰难。“茫茫”二字,也正寄托了其对人生政治理想的“迷茫”之感。也正因“茫茫”,才让苏东坡看淡仕途,醉心田野。烧菜、饮酒、养生、诗词无一不精。因此,苏东坡在梦见亡妻时,回首昨日之美好、感叹如今之失意,才会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寻一幅苏轼《江城子》全文的书法作品,行书的最好。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苏轼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佑(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613166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行书简介: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毛笔字正楷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书法#苏东坡#文化#行书#苏轼书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