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内容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研究中取得重要成就,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他证明: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表示成一个素数加上顶多是两个素数的乘积(简称为“1+2”).从而把200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他在1973年发表的这篇“1+2”的论文,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中国科学院将陈景润由助理研究员提升为研究员.197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描述了陈景润不畏艰苦、勇攀高峰的事迹.
在1742年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于是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但是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1]因现今数学界已经不使用“1也是素数”这个约定,原初猜想的现代陈述为: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欧拉在回信中也提出另一等价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把命题\"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b。1966年陈景润证明了\"1+2\"成立,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今日常见的猜想陈述为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素数之和,亦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从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可推出:任一大于7的奇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的猜想。后者称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若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对的,则关于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也会是对的。弱哥德巴赫猜想尚未完全解决,但1937年时前苏联数学家。
1+1 哥德巴赫猜想 1+1(哥德巴赫猜想)指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三个的奇质数之和。这是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的一个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实例(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不超过三个的奇质数之和。扩展资料: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绞尽脑汁,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至多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1+2”的形式。参考资料:-1+1(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