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村的历史事件 南阳村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基点村之一,是长乐革命地下斗争的发祥地,一度成为全省抗日隐蔽根据地的中心、南方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和闽中特委以及闽中游击队司令部所在地,是长乐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38年,福建沿海第一个抗日政治、军事训练班在南阳鸟嘴山的竹棚里悄悄地办了起来,这个培训班学员虽然不多,却为抗日积蓄了军事力量,因而被称为“红色力量培训班”。1944年8月,福建省委由永泰县龙屿乡官烈村的兔耳山迁移到南阳村。为了党的事业和革命斗争的胜利,南阳村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当时全村仅有40多户人家,参加革命队伍的就有20人,其中革命烈士9人。长乐地下党革命烈士纪念园于2003年7月建成对外开放,园区占地面积50亩,整个建筑雄伟壮观,园内树木苍翠、花草芬芳。园区包括主雕、浮雕、门牌等主体建筑以及水塘、广场、园林绿化等配套设施。
壶公山神化故事,急急 “每月一会,坐以2113齿,饮以礼。5261…会之日或诗,或文,或琴,或弈4102,或书,或画,或清谈雅歌,惟陶冶1653性灵,消除世虑,志不玩乎物也。元代的壶山文会更是将莆田文人群体汇聚于壶公山名下。志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壶山文会以壶公山为聚集地,但是文会中的中坚分子有数人避乱壶公山的诸寺庙。这冠以“壶山文会”之名的文人结社使莆田文人知识分子在元末直追魏晋,以名士风流的姿态彪炳于史册。文会中多数人实则生活维艰,但是仍然能够坚守节操,义不仕元,保留一份知识分子真性情。“以读书为业,重忠孝大义,摩前辈风慨。壶山于此际已是文人们寄寓的生活地和精神地。明代关于柯潜的脍炙莆田人口的“看见壶公山,聪明花开”的故事,进一步将壶公山神化并通俗化。传说柯潜幼时天资愚钝,后突见壶公山山神,心智顿开,并一飞冲天,成为让莆人津津乐道和自豪的状元、学士。状元的出生地壶公山余脉柯山继柯潜之后,“其他登仕版者累累然,盖秀气所钟也。因壶公山山神常佑,又孵育了20多名进士。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朝代,莆人们在劳作间隙遥望壶公山时该是带着多么崇敬的目光。壶公山已经以“莆阳镇山”身份当仁不让地成为兴化平原的主角了。当然。
新四军成立前,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闽浙赣三省有哪些主要的游击队?研究军史也需要点常识和技巧,新四军在1937年底正式成立时,共设四个支队共10300人,其中兵力最多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