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独学而无友孤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什么意思?

2021-04-09知识5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上一句是什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上一句是“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6339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中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者,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与交流中获益匪浅,道理就在于此。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三国时,孟宗就学于南阳李肃,他母亲特意为他缝制了厚褥大被,为的是盂宗多交些学友,厚褥大被就是为夜晚同寝的同学准备的。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请同时代的许多名士同床共读,油灯的烟把蚊帐顶熏得漆黑。法国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一位是普鲁斯特,另一位是贝索勒,为了探索化学上的“定比定律”,他们激烈地争论了9年,最后,普鲁斯特获得了成功,但他把一半功劳归功于贝索勒,他说,由于贝索勒对他的观点提出的种种质疑,才激发了他的智慧,迫使他更加深入研究“定比定律”。著名的流体力学家冯·卡门的寓所,经常宾客满堂,有知名教授,也有学生和助手,他们用不同国度的语言交流,进行无拘无束的争论,洁白的桌布上写满了各种数学方程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上一句是什么 时过然后学,2113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5261;独学4102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1653《礼记·学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什么意思? 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